世界政治的要害還是政德與德政,要建立一個「去家」、「破國」,弭兵修德,謀全球福祉的共識,反省民主政制在歷史上不斷出現的負面因素,參考、吸納禪讓政制一些正面理念,也許對我們挽救這個瀕危的地球家園有所幫助。
荀子認為人在身份上的貴賤,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的。一個人如果能「積德於身而處之以尊道,如是,則貴名如日月,天下應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隱而顯,辭讓而勝」。這是禪讓政制「選賢與能」的理論依據。
現代民主思潮的危機是:以一種簡化、抽象、宗教式的信念,取代了對此政制在歷史和現實中實踐情況的了解。
堯打破宗族社會「天下為家」的思想,以「傳賢」的方法轉移政權,代替「傳嗣」的傳統,提出「天下為公」的新觀念。
荀子所憂慮的「從性順欲」之負面結果,不但在他生活的時代已成為事實,到今天更衍生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每個公民的道德、才能、財富相等的情況在人類社會中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故盧梭認為真正的民主制永遠不可能出現,因為人類的德性還不配有這樣好的政治制度。
盧梭看來,民主政制只適合小國寡民的國家。
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別。曷謂別?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若以美國為例,古希臘哲人把民主政體也列為「邪惡政體」之一的做法,在今日就更有說服力了。所以趙汀陽說民主的優勢「與道義無關」已是非常客氣的講法了。
百年過去,回顧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如果我們的眼光稍為銳利一點,頭腦稍為清醒一點,就會發現:這位德先生能帶給人類的幸福非常有限。
如何選出執政者?簡單的傳宗接代,只是靠運氣;光憑某些人的主觀選擇,也會出錯。禪讓政制建立了非常嚴格有效的考核程序……
具有極高人文遠景的禪讓政治在中國歷史上竟落得如此下場,不禁叫人浩歎!
在其位者要謹謹慎慎,要安民不擾,要挑賢德的人來輔助自己,天下便都來呼應。其餘便是讓自己的思路、理念清晰地展示,以待天命的眷顧。
堯千挑萬選,終於選中了舜繼位。舜到底有什麼本領?
「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這樣投票選出來的政治領袖,往往只有業餘水平,政績大多難以令人滿意。賢能政治的選拔,卻要求對候選人的政治實踐作長期考察。
共存共榮的「富國」論,是荀子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不但中國人自己要重視,也值得全人類好好參考。「中國夢」不應在「小康社會」中止步,必須向「大同社會」邁進才不辜負老祖宗的智慧。
荀子在霸道橫行,攻戰唯利的時代,舉王道之制,倡仁人之師,標禮義之「分」,論富國之道,其說雖高瞻遠矚,卻難為急功近利的諸侯所納。
在政治地位上,荀子仍然強調「貴賤有等」,但在他心目中,貴賤的等差不在宗族血緣的親疏,而在德行、能力的差別,而這種差別,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逆轉的。
所謂以「禮」節之,也就是有適當的分工和相稱的分配。如此,才能致富。
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荀子認為,按能力和付出不同而定的、不均等的分配,才是最公平的分配,才是「至平」。
一個社會或國家的禍福吉凶,決定不在「天」,而在「人」:看「人」怎樣理解、適應、利用「天」的運行規律。
比起孟子,荀子的觀察無疑更有「辨合符驗」,更靠近人性的實際,更具有近代意義。
荀子〈富國篇〉探討富國之道。本文指出其為何值得參考,並初探其處理的課題。
中國要建立環保經濟,光是「十年樹木」是辦不到的。要辦到還得要「百年樹人」,也就是要同時改變人們對物質運用的觀念。
13億中國人及其下一代會不會加入美式消費的行列,成為迅速吞噬地球的的恐龍群族呢?從應對氣候變化的另一項重要措施來看,中國似乎要抑制這種趨勢。
美國的政治與政策,完全掌控在利益集團手裏。他們只顧眼前利益,甚至未來的商機也不會考慮。
原是潔淨的能源,被大國任意發展,反倒變成一種超污染的能源。
氣候變暖問題日趨嚴重,為何2009年大張旗鼓的哥本哈根會議,其共同協議會變成沒有意義的一紙空文?先發展國家關切的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