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年五黄臨值,恐怕除了難以清零的問題外,還有經濟不起的問題。推算下半年,香港經濟才稍有好轉。
2021年1月20日,大寒兼臘八,也是美國總統交接日。特朗普在貪嗔痴中下台,拜登在危亂險中上台,開啟了後美國時代,世事未來如何?且拭目以待。
特朗普是一個憑直覺做事的人,即不重視亦不尊重科學家的意見,認為病毒根本會奇蹟地消失。美國不向中國學習,鑄成千古之錯。
美國商務部21日把100多家中國和俄羅斯公司列入新的制裁清單,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赫然榜上有名。清單列出的實體將被限制購買美國商品和技術,飛行服務隊總監胡偉雄對此表示遺憾,但表示零部件存貨供應充足穩定。
作者認為,紫荊黨是中共「嫡系」,是一個在中共香港工委領導下、帶有政黨性質的公開的親中共的「群眾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中共的全面接管香港的政權機構和非政權機構作好準備。
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度為8848.86米。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指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有助尼泊爾經濟尤其是旅遊服務業發展,促使兩國在多個領域加強合作。
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相信貿易戰將不會繼續,但關稅可能不會取消。此外,拜登的價值觀與特朗普大相逕庭,相信環球市場投資氛圍會重回穩定,中國的科技公司也將有喘息機會。
GALLOP治安排名新鮮出爐,香港受社運影響排名劇跌,東亞總體安全過歐洲、美國等地。
亞太區的15個國家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個沒有西方國家牽頭的區域性合作協議。RCEP的合作協議牽涉了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式與貿易便利化等多個方面,潛力極大。
拜登正式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民主黨上台對中國與香港會有什麼影響?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博士認為,民主黨上台對香港政策影響不大,特朗普下台美國科技公司可以鬆一口氣,面對美國打壓中國要反思經濟。
新中國的第一關,內蒙古沒失去是大事,當然不是蔣介石之功,滿州國並未脫離日本而獨立,亦是另一幸事。
我相信,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西方的惡化,最終將逼使西方接受中國那套應對疫情的做法,亦即是迫西方放棄部分個人自由的概念,以引入部分以集體利益為重的做法。
中國人在與美國交往時,往往以自己擁有所謂5000年悠久歷史為傲,而傾向嘲笑美國人只有200年歷史,甚至沒有歷史。
毛澤東刻意把香港留在中國的體系之外,是想借助香港去利用西方的金融系統。恰好那時,西方亦為了引誘中國脫離蘇聯系統,所以對此隻眼開隻眼閉。
在我心中,中國的不平衡讓人不可思議。母親眼中的中國,是她害怕會消失的傳統中國,她希望自己的獨生子對此能多少有所了解。母親將之視為職責,要讓我盡可能多認識中國,因為我是生長於異鄉的孩子。
中國在武漢展示這麼大規模的抗疫行動,全世界都可以看得到,美國要展開自己防疫工作尚有十分充足的時間,只是美國反應遲鈍,且手法失當罷了。美國何來理由,藉着一個李文亮事件,就強要中國作賠償?
美國日日派飛機到中國沿海偵察,是否就可以增加中國的情報呢?那只是皮毛,至於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那倒是真的!
西方社會面對的問題很多,其中最有條件迅速處理好的,其實是疫情問題。但西方社會卻連相對容易處理的疫情問題都控制不住,怎有條件去避免其他問題進一步惡化?
兩個星球,一個推行人類健康共同體,共同對抗新冠疫情,一個自私自利,自認高人一等,不肯幫助落後國家。
在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冷戰勢頭不減的情況下,如果拜登當選,美國商界是否可能推動改善陷入困局的中美經濟關係,並防止出現更大的震盪,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為何捷克第一個敢與中國衝突?冰凍三尺,因為多年來中國對捷克展開的全方位政治併購,引起捷克朝野的不安。
筆者認為中國調整《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之舉,目的是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對抗美國。自特朗普出任總統以來,華府經常以盜竊知識產權(IP)為理由打壓中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尋求連任,不斷利用打壓中國來挽回自己民望。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在中美博弈中國無懼經濟脫鈎,美國自身企業同樣受損,同時間接鼓勵中國企業自力更生。一起聽聽曾主席怎樣分析。
粵港澳大灣區是電子支付的發展重鎮之一,深圳市非常積極,馬上舉手參與成為首批試點城市。筆者認為香港也有很好的條件參與其中,所以不應怠慢,盡早挺身而出。
我預期,中國的科技發展,在西方的圍堵下,難免要調整一下。但中國的情況已與改革開放前很不一樣。
孫子從來沒有說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只是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殆就是不會陷自己於危殆的境地。
距離美國總統選舉大約只有三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聲言若拜登勝出大選,美國人「都要學中文」。不過,他的外孫女阿拉貝拉(Arabella Kushner)幼年時就學過中文,唱中文兒歌、背古詩和《三字經》。
核戰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小規模的,短暫的,局部地區的,速戰速決的遭遇戰,則不可能完全避免。
面對這個「非白人」對手,美國從接觸合作到全面對峙,對華關係進入了一個長期鬥爭格局。
如果印度比中國佳,美國一早已經用印度做生產商而非中國,仲搞到中國有世界工廠這個不雅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