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衢雲是我的堂伯父,和先父楊拔凡同一個爺爺。先父年輕時和衢雲胞姊及長女錦霞相處密切,親聆先烈事跡。想不到先烈為革命犧牲後,這位曾與孫中山先生並肩生死,志氣高昂,獻身救國的人物曾被人刻意誣衊。
BBC中文版記者蔡曉穎撰文,回顧過去100多年,香港的報紙檔由全盛時期的數千檔,發展至現時只剩不足400檔。她甚至認為,香港報紙檔的興衰,與「新聞自由度」有關。
楊興安博士閱讀《楊衢雲家傳》後,發覺與史實不同。因為國民黨不喜歡世上出現楊衢雲,所以盡量抹去他的歷史。現今只記着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蹟,不知楊衢雲的貢獻。
楊衢雲百年祭後,事跡漸為人認識,得到熱誠的關注。香港的傳媒也表現出或濃或淡的興趣,但一般市民還未認識這位早年在香港長育,學兼中西的傑出人物。
若不有「輔仁文社」多年組織,先伏力量,豈能於興中會在港成立後,短短數月間,便可發動革命軍事,圖襲廣州。
尢列所著《楊衢雲略史》贊詞中有句云:「公何易而彼何難,公何優而彼何劣,公何巧而彼何拙」,以見衢雲,勇、仁、智之概,非其他領袖所可及。
楊衢雲一生為革命事業奔波,先是於香港百子里創立輔仁文社,再與孫逸仙携手設興中會,共勷革命大業。
在此欲請教容若先生,請問所得資料,有沒有說孫中山先生携同多少人馬來港?帶來多少槍枝?帶來多少金錢來香港設立這足以抄家滅族的造反會社?然後叫楊衢雲加入?
興中會諸君子﹐皆一時人傑﹐以其才略膽色氣概﹐及與當日社會權貴巨賈交往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