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嚴歌苓

從小說到電影到國家(下)
作者:張錦滿2017-04-09
作家嚴歌苓195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自小生活在書香世家。祖父嚴恩春留學美國並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廈門大學教書,是當時著名的翻譯家。其父為作家蕭馬。 1989年她赴美留學。1990年進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就讀,獲寫作碩士學位。她長居美國,以中、英文創作小說和劇本,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她過去劇本《天浴》講文革時期的少女被下放到西藏,由陳沖拍成電影,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金馬獎等。她另一劇本講紐約黑市女華人,由張艾嘉拍成電影《少女小漁》,獲亞太電影展六項大獎。 此外,她的小說《金陵十三釵》,也由張藝謀拍成電影。至於另一部文革小說《陸犯焉識》,經鄒靜之改編,由張藝謀拍成《歸來》。 文革是現代中國重要一章,其悲慘往事,要反覆回顧,才能避免以後再臨。張藝謀避重就輕,只把《陸犯焉識》後半部分拍成《歸來》。故事講一個知識分子坐牢後回家,其身心疲乏的妻子(鞏俐飾演)已經神智不清,認不出他了。 張藝謀的《歸來》哀而不傷,沒有痛哭流涕場面,然而畫面平靜,卻更壓逼觀眾。全片充滿悲痛情緒,叫我們不得不反省文革禍害。 在我個人心中,陳沖的《天浴》和張藝謀的《歸來》屬於文革電影佳作。   中華民族的文化爭論——《狼圖騰》 姜戎(原名呂嘉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插隊內蒙古,當羊倌(牧羊人),對狼群發生興趣。他把經歷改寫成小說《狼圖騰》。該本小說以情節來帶出狼的特性,例如當地人會尋找狼穴來殺小狼,而狼群會把國寶級戰馬趕到湖中,活活把它們冰凍死。該部以狼為重心的小說,被譽為曠世奇書,寫作成功。 書銷售200萬冊,其海外版權賣給英國企鵝出版集團,出了多個外文版,而英文版於2007年11月,獲得香港亞洲文學獎。當然,有人批評該書講弱肉強食,是中世紀式野蠻、法西斯主義,亦有讀者質疑作者只不過於六十至七十年代在內蒙古呆了11年,紀實有錯。此外,亦有人批評該書有挑起民族矛盾。 法國導演尚·賈克·阿諾花費七年光陰,才能搬這部奇特小說搬上銀幕,他成功拍攝狼群畫面,其中狼群把戰馬趕到湖中,讓戰馬冰凍死,場面十分震撼。得到狼專家幫助,此片具體表達出狼的兇猛,而鏡頭又將之表達得逼真,令觀眾有如身處現場,不寒而慄。此外,他拍攝內蒙古風光,畫面罕見而悅目,盡量表現遊牧民族真實情況,並努力讓觀眾感受狼群特性。該片務求中立客觀,沒有浪漫化內蒙古牧羊生活和漢蒙男女情緣,也沒表現弱肉強食的野蠻。 狼群電影一直罕有,導演拍成《狼圖騰》能達到如此成就,足可在世界影壇佔一席位。 該片以故事情節探索意識形態,引發大家反思人與自然關係,亦叫我們思考「狼吃羊,而減少了羊吃草,避免造成荒漠化」這個大問題,實屬重份量佳作。   原刊於《商薈》2015年9月刊,本社獲授權發表。
從小說到電影到國家(上)
作者:張錦滿2017-04-07
電影大師杜魯福與希治閣不約而同認為:「最壞的小說可能拍出最好的電影。」倒過來看,好的小說則是否難容於電影世界?近年內地有幾部新電影都是改編自小說,資深文化評論人張錦滿精選其中四部為之分析,並藉故事內容窺探國家的不同面向。 2014、2015年,香港上映四部改自中國小說的電影,都值得關心,否則便跟不上時代。該四部重要小說是:曲波的《林海雪原》(1957)、畢飛宇的《推拿》(2011)、嚴歌苓的《陸犯焉識(新版)》(2011)和姜戎的《狼圖騰》(2004),而改成好看電影分別是: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婁燁的《推拿》、張藝謀的《歸來》和法國尚賈克阿諾的《狼圖騰》。   從曲波的《林海雪原》到徐克的《智取威虎山》 徐克3D版本《智取威虎山》在片頭,大字標明改編自曲波小說《林海雪原》,明顯要觀眾把它與同名文革京劇樣板戲分開。 曲波15歲小學畢業後參加八路軍。1945年,擔任牡丹江軍區二團副政委,而在翌年,親自帶小分隊,深入黑龍江林海雪原,與土匪周旋。其中關鍵戰役是1946年3月20日早晨,戰友楊子榮與營長合謀,部隊佯作正面進攻,而楊卻帶領一班兵迂迴到敵人陣地後側,獨自躍出在敵群中,威逼400餘土匪放下武器,迫使首領座山雕投降。 曲波把該段親身剿匪經歷寫成小說《林海雪原》,於1957年出版,很受熱捧,在過去40年來常被改編成話劇、京劇、電影(1960黑白版本與1970彩色版)、文革樣板戲(北京上海劇團都演過)、電視劇(前後兩個版本)、連環圖和現在的徐克3D電影版。特別一提網上有不同說法,座山雕曾在抗日戰爭中出力,並非土匪,說明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 戲名《智取威虎山》比較小說原名《林海雪原》吸引和有趣得多。很多人未必知道,在1970年代,英國有流行樂隊出過唱片亦取名 Taking the Tiger Mountainby Strategy,說明《智取威虎山》這名字確引人入勝。我曾收藏該黑膠唱片,可惜現在已不知去向。 徐克製作的3D版本強調解放軍與匪幫首領座山雕鬥智鬥勇,在冰天雪地戰鬥情景,片中連場在山林滑雪槍火戰,緊湊刺激,在華語電影中罕見。吳宇森的《太平輪》裏平地戰爭場面也拍得不錯,可是與之比較便平凡。 徐克亦擅於設計場景和人物造型,「匪幫」巢穴在大山洞,匪首座山雕造型亦有氣勢,他肩上那隻戰鷹,進攻敵人準而狠,十分嚇人。遺憾的是徐克沒給座山雕臉部特寫,我無法看清楚梁家輝演出該角色。 徐克重視動作,劇情交代卻欠清楚,此片以今天紐約一群年輕IT華人聚會來開始,切入到1946年黑龍江的山林。那個引子連接並不通順,似乎缺少了幾個畫面。此外,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的過程,亦拍得粗枝大葉,而片中眾多角色也描畫不足,趣味淡薄。 徐克這部3D《智取威虎山》在內地很賣座,除了因為它喚起大家回憶小說及其繼後出現的多個京劇和電視劇版本,也因為片中多場高難度戲,都拍製得具國際水平,例如滑雪戰鬥、老虎襲擊騎兵等。   盲人的電影——《推拿》 畢飛宇乃重要作家,獲得過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英仕曼亞洲文學獎等,而《推拿》則獲得第三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翌年又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推拿》寫盲人按摩院裏的世界,題材罕見。盲人按摩乃中國一個大行業,畢飛宇深入其中,講黃金年代,該個圈子裏的男女關係。盲人內心情欲甚至性生活,跟主流人群一樣,也有嫉妒、自私、發怒、發愁。畢飛宇這個故事,會讓普世健全者自省,獲獎有理。 《推拿》導演婁燁來頭不少,他的《蘇州河》(1997)獲得荷蘭鹿特丹影展新秀獎、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而《頤和園》(2006)參加第59屆康城電影節,受到國家禁制處罰。2009年他在南京偷拍了同性戀題材的《春風沉醉的夜晚》。 《推拿》由陝西文投公司製作,卻有法國製片公司支持,所以有歐洲高手來做化妝、音樂,另有歐洲專家來指導盲人。該片能參加柏林電影節比賽,製作素質水平高,又有高手來翻譯多種外語字幕。華人電影少有如此實力。在片中,演員與失明人士混在一起表演,觀眾難分辨出誰人在扮瞎。此外,歐洲專家指導化妝和盲人動作,亦貢獻不少。 此片幾乎全用手提攝影機拍攝,攝影師曾劍多利用天然光線,又遷就演員,讓他們表情自然流露。他的畫面能打動觀眾。他先後在柏林和台北獲獎,實至名歸。 另一方面,婁燁拍戲並不閃閃縮縮,盲人在鏡頭親熱,如實逼真。該些畫面如被刪剪,便屬無聊。此外,盲人上妓院,鍾情某位姑娘,是此片一條枝線。在主流電影裏,看不到這樣情節。 編劇馬英力把人物弄得有趣:盲人老闆(秦昊飾)能吟詩、跳舞;按摩中心裏有顧客經常爭奪的美貌姑娘(梅婷飾);在熱戀中的技師(郭曉冬飾)從深圳來投靠朋友老闆;聞到女人氣味而對愛情有渴望的小子(張磊飾,他奪得金馬獎最佳新人獎);而在按摩院附近工作的髮廊妹(黃璐飾)亦可愛。各人物各有自己故事,生動有趣而親切。 《推拿》方便失明觀眾。片頭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名單以聲音讀出來。此外,開頭以小角色的內心獨白來切入故事,他以旁白帶出整個推拿中心裏各個有趣的角色。 導演婁燁不只把故事呈現得逼真,也建造出緊湊劇情張力,咄咄逼人,各地觀眾對各人物的遭遇起共鳴,感動流淚,可以理解。 《推拿》角逐2014年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獎失敗,然而攝影師曾劍卻贏得傑出藝術成就獎。之後在2014第51屆台北金馬影展,它贏得六大獎項:劇情片、改編劇本(馬英力)、攝影(曾劍)、新演員(張磊)、剪接、音效。   原刊於《商薈》2015年8月刊,本社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