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明銶

A Public Intellectual Who Deeply Cared About HK and China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0
Rest In Peace,陳明銶,you’ll always be remembered.
陳明銶的一支蠟燭
作者:廖書蘭2018-12-06
陳明銶一生無兒無女,感念他像一枝蠟燭,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後學,不遣餘力!堪稱香港之子!
小神童‧老頑童:追念陳明銶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5
人稱陳明銶教授是「神童」,幼時必定聰穎,長大伶俐, 25歲拿到博士學位,能有幾人可比。他過着老頑童式的生活,樂此不疲。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與陳明銶教授的33年情誼
作者:文灼非2018-12-04
陳明銶教授去世後我負責約稿及編輯紀念他的追思錄,知道更多關於他過去的事情,他對每一位學生與朋友都真誠付出,來者不拒,盡心盡力,燃燒了自己,照亮了許許多多的後輩,我受益極多,感恩不盡!
陳明銶教授追思會舉行 各界緬懷音容笑貌 學生憶記春風化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3
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傑出專家陳明銶教授追思會昨天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行,逾200人出席。陳明銶教授生前同事、學生、好友及政商各界人士共20人分享與陳教授交往的點滴,場面溫馨感人。
陳明銶:中美衝突不可避免 港澳可作戰略渠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9
未來會否不僅是新冷戰重臨?熱戰在加溫中,中美衝突不可避免,問題是以何種形式:經貿戰或者科技戰,還是地緣政治的不平衡?我推斷外圍的「馬仔」會先打。
陳明銶:針對中國非今日始 冷戰思維陰魂不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8
美國退出TPP不是要放過中國,而是不喜歡去做一班人聯盟的大哥,因為做大哥就要照顧兄弟手足,要承擔責任就不能好處搾盡。
陳明銶:中美摩擦非一日之寒 鬥而不破格局未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7
中國抗拒美國批評對華貿易赤字太大,中方就指出我願意多採購貴國的產品,但是你有所謂政治考慮,科技、軍事物資禁運,因此造成貿易的不平衡,就不要責怪我。
陳明銶:兩岸意識形態敵對 礙中國發揮軟實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6
「蔣經國學術文化交流基金會是贊成中國統一的,執行長是台灣大學政治系的朱雲漢教授,他是反對台獨的,去過北大,復旦大學等國內名校交流和演講,所以不能說是『敵對機構』。」
思考香港之前途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16
思考香港之前途,要清晰了解和支持香港在21世紀的新定位,即作為非常成功和高效能的「中國之世界城市」。
研究香港歷史必須納入中國因素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15
在中國近代史上存在着極其深遠影響的「香港因素」,較全面、深入、平衡的香港歷史,也應該有更完整和穩固的事實基礎來反映內在條件和外在歷史大環境,「中國因素」就是最不容漠視或迴避的基本考慮。
中國在國際舞台日漸昌隆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14
一帶一路策略的源起,是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及中亞細亞國家哈薩克時所大力倡議,配合其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含意,中國在世界舞台擔當非常重要、甚至領導的角色。
中美關係緊張,是否全面對抗的冷戰重臨?
作者:陳明銶2018-10-30
陳明銶表示,中國的整體國力在過去40年增升(GDP實質增長34倍),在廣泛領域發揮出來,吸引全世界目光,中國興起是國際公認的事實,有幾點值得關注。
陳明銶:香港不會失去國際城市的光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26
香港人不要自卑,要做國際華人城市。
聶德權:大灣區遍地機遇 青年應親身體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26
對年輕人來說,聶德權相信,最重要的是了解大灣區發展,親身體驗、交流、實習。
灼見名家三周年論壇──2018施政新思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11
本社廣邀政商學界權威人士出席灼見名家三周年論壇,包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騰訊控股主要創始人、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先生、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博士等。
陳明銶、施永青:美國逆流發展 國際領袖地位不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2-11
每個人都應該重視,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國家,它現在擺身轉向,我覺得影響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