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教授深受嶺南大學「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的校訓影響。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家亟需熟悉現代經濟運作的人才,鄒教授積極聯絡和爭取,最後獲得福特基金會數百萬美元的資助,為國家培訓經濟學人才。
鄒至莊教授的新書《中國經濟隨筆2》,當中文章不少討論中國經濟的新形勢。
筆者在文中分享自己成為著名經濟學者之路,包括求學之經驗,以及作為經濟學者,該如何應用經濟學處理經濟問題。
有人認為,社會學是一門在西方發展的社會科學。因為中國的社會和傳統文化與西方的不同,所以社會學不宜在中國應用。謝教授不同意。他認為社會學可以在中國應用。
1970年我決定接受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當該校的正教授,同時當該校經濟系計量經濟研究項目(Econometric Research Program)的主任。
「佛利民認為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種貨幣,港元在1997年後必定會被人民幣吞併。但直至今天,香港的貨幣和經濟仍能保持穩健。佛利民經過兩次教訓後,終於明白到不要隨便評論自己不熟悉的議題!」
「當我在康奈爾大學讀本科時,很多經濟系的研究生連微積分都不懂。在主修經濟學的本科生中,我是唯一學過微分方程的人。那時有些經濟學教授也不識數學!」
中國的經濟應由勞動力、企業家及知識分子等人力資本推動,以達致持續增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