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的失敗、新冠大流行和戰爭使全球進入了一個動盪的時代,與大穩定時代截然不同,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新的地緣經濟和新的地緣政治。香港與其他地方也一樣,在渡過洶湧的波濤時,將面臨新挑戰。
時光飛逝,訪問在愉快氣氛下完成。經此訪談,我深深領會到張教授在學問上的博大精深及精益求精。作為初中學生,我一定要把握時光,充實自己,將來可以像他那樣遨游於知識的天與地,更可發光發熱,貢獻社會。
在本節訪問中,張五常教授認為只要敢於發問,就能夠打開一道又一道的知識之窗,看到不同景象。此外,他認為人的想像力是電腦無法取替的,所以我們要善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
全球氣候危機迫在眉睫,世界各國致力實現低碳轉型,但要達到減碳目標,涉及資金不菲,故此綠色金融自然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元素,但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卻是非常大的挑戰。
美國聯儲局2022年三月才加息一次,再加5次,聯儲基本利率若到3.75-4%,LIBOR和國債利率要加多少?不敢想!美國人能不焦慮?
經濟學家都是上流社會人士,唔知道基層人士會將貨就價來應付通脹,或者是被基層人士誤導,這不是經濟學家的錯。
經濟學家預測失效及滯後,例子隨手可拈。以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為例,分析界大部分僅按以往中美貿易額計算潛在經濟影響,結果錯得很,事關完全沒有考慮到政治博弈因素。
有些人是避風險的,那就做打工仔;如果是喜歡風險的,可能就變成大企業家。但是哪一條基因是控制對風險的態度的?還是需要找出來,這將是生物學和經濟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我們談及振興落後地區工作時,往往不能忽視教育這環節,知識不止為人們帶來深刻的思考、技能的培養,於社會及經濟層面亦有直接深刻的正面影響。
經濟學家相信的,主要是如何令社會運行更有效率。至於社會在經濟增長後,要如何分配獲得的資源,就是政治學者或者政客的問題領域了。
香港的基礎教育,對數學能力的基礎培訓已很足夠,大家閱讀分析報告時,只要理智地多想幾次,便不會被誤導!
中國教育部的經費充裕。足夠用來推進中國的經濟學的教育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