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她盡量一星期考察一次地盤,觀察到不少年輕員工都感受到這份使命感,希望大家可以保持熱誠、抱持無論困難多大、任務多重,都要繼續做的「方艙精神」。
政府以至民間提出的方法大多停留在修修補補的政策層面上,甚至主張強化本是問題一部分的純市場手段,顯然並非治本良方,更難以突破兩難困局,因為這是香港房屋發展模式固有的內在缺陷,影響既深且遠。
由於中產人數上升,加上各個社會階層均有房屋需求,推動私人屋苑樓價不斷升值。公屋居民上不到居屋,居屋居民也上不到私樓。王于漸教授建議,政府應重推「租置計劃」,以廉價出售公營房屋,協助較多港人置業。
由於香港人口可能已經見頂,而事實上本港的勞動人口亦早已於2018年見頂,我們的房屋政策理應由大幅增加建屋數量改為積極推動改善居住素質。
筆者當然認同特區政府應改善港人居住條件。但一下子建造大量樓宇,若重挫樓價,其實反而會窒礙「換樓住好啲」的運作。
政府與其出動《收回土地條例》去強收私人手上的土地,不如及早把私人手上的土地改劃作可發展用途,然後利用市場機制去促使土地擁有者及早開工發展。
香港是一個一流的國際城市,無奈,管治水平不入流,令不少基層及中產受到無必要的痛苦。筆者看見這情況,真是感到十分無奈和悲傷。
林鄭的鴻圖大計,重建置業階梯,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