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月人在香港,沒有太多機會出外食飯,根據有限而片面的觀察,訂位的確比疫情前容易。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過去幾個月新聞所描述的一片歡欣。翻查傳媒引述數據,是這些報道其實有兩個值得商榷之處。
香港統計處似乎不會因應疫情對數據作特別處理。若然如此,我們就要留意去年經濟特別差的時刻,今年同期季節性調整後的數據將會「過分美麗」。
根據2020年中統計,居港人口7509200人,少了約1萬人,是近20年來首次出現下跌。到底今年上半年發生了什麼事?
下跌8.9%這個數字,包括的不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加進了去年第三、第四季槍林彈雨的社會衝突,以及去年一度互加關稅的中美貿易戰惡化,跌幅是這一堆因素加起來的效果。
近幾年老年勞動人口參與率持續上升,反映本地勞動市場已出現微妙變化。
當年不少內地港人子女以為香港很繁華,生活比內地好,但來港後便發覺香港生活不易。
高鐵的低回報已引起市民關注,持續擴建鐵路網會否是一個聰明的投資?
香港是自由社會,容許有人選擇做「樓奴」,而他們的購買力,一樣對樓價有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