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絕對搬走了傳統汽車公司的奶酪。像蘋果般,它的產品設計和推廣手法為公司締造了驚人的利潤。但在生產策略上,特斯拉卻採取和蘋果截然不同的方法。創辦人馬斯克堅持控制整個生產鏈,盡量減少外包。
依我看來,馬斯克當有自己的政治圖謀,為特朗普助選只是他從政的第一步,他應該不會這麼快就退場。據消息人士透露,澤連斯基上周三已致電特朗普祝賀當選,並談及烏克蘭的前途問題,特朗普讓馬斯克參與了這場討論。
不管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刺殺是個人行為,亦或背後有團隊策劃,以及真凶是否存在,是誰,目的為何,目前發生的一切對於拜登及民主黨來說,都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肯定會有人將此事與民主黨聯繫起來。
中國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或供應鏈中心,它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創新中心,尤其是在先進製造領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與中國開展合作對於外資跨國企業在尖端領域取得創新,正向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中美之間的對話基礎肯定不是氣候問題,不是核不擴散問題,也絕對不是公共衛生問題,而是人工智能(AI)。
普通人習慣採取類比思維來思考問題,但馬斯克卻選擇了運用「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去解決能源問題,也注定了他今日的成功。
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為電動汽車行業提供大力支持,包括提供補貼、直接投資以建立新生產工廠或研發中心以及提供資金支援海外收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新玩家的湧現和市場的加速整合
未來變革人類社會的科技股是非常可期的。對於投資者,理解這些理論是擴大自己投資格局和視野的好途徑,起碼可以按圖索驥。
內地是個極龐大市場,其在電動車發展的決心及目標,程度上是相等於之前的5G,為的當然是用全球最大市場及電動車滲透率,去獲取更大主導地位。
新經濟股的不斷冒起,部分有概念但無盈利,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各路媒體和政府將中國科技巨頭描繪成潛在的威脅,中國科技公司的全球化雄心很可能因此受阻。對中國持續的抨擊已經玷污了這些公司的品牌形象,因此他們在嘗試國際化營運時,將會面臨一場艱苦戰鬥。
事實上,任何一隻新經濟股,論保持市場的狂熱程度及憧憬,似乎要向特斯拉(TESLA)學習了。
特斯拉拿到了美國政府的補貼,降低了售價,只不過把消費者本應負擔的成本轉嫁給了美國的納稅人,包括全世界每一個持有美元的人。這是更低效率,而不是更高效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