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則言不順,不把扭曲的歷史真相重新扭轉過來,是否等於鼓勵被殖民教育的大眾繼續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1-06-24
一位城市探險達人進入一個荒廢的拘留所,於1950年代初期落成。於1950年代末期開始,這裡被紀律部隊接管,變成了政治異見者、左派人士和間諜的拘留中心。2018年,場地被改建為商學院。
有些人說,像你們這樣這些黑暴,離開香港,香港才會有太平。可是,既然你們已經罪有應得,入獄受懲罰,就可以放下包袱,出來就是一個新人,何必要遠走他鄉呢?畢竟香港才是你我的家。
筆者有一名朋友,在1960年代的香港是一位警察幫辦,當年地位很高。有一位蘇格蘭籍的妻子及女兒,在1967年香港發生左派暴動期間,他被港英的政治部拘捕,理由是同情中國及為中國當間諜。
黃台仰有勇無謀無底線,那就算了,畢竟他不敢回來而早晚會脫離香港的政治視線,但還在香港的反對派呢?他們有沒有利用外國政府的無知,又或明知道外國政府別有用心,仍然從個人或政黨的主張出發,以偏概全。
以現有的「一次性個案」方法先解決問題,對兇案死者的家屬是最大幫忙。現在因移交逃犯的爭議鋪天蓋地,反而令人忘記了案中家屬的悲痛,很明顯是輕重不分。
其實單次移交逃犯安排並不能填補疑犯在港犯案後逃往台灣的漏洞。政府現時的建議,除了引起不少要的疑慮外,其實並沒有完全填補令保安局長李家超良心不安的法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