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黨上場,背後有什麼因素?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工黨向關注社福,保守黨重視大國策,因此更能夠取得基層選票。
英國工黨上場,背後有什麼因素?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工黨向關注社福,保守黨重視大國策,因此更能夠取得基層選票。
英國剛舉行大選,工黨獲得多數議席,對華政策有可能出現調整?工黨新政府的經濟政策與外交走向會有什麼變化?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有何看法。
如今,在英國大選,工黨提出的一些左傾政策,如廢除對罷工權利的限制,也可能導致英國未來的社會動盪。工黨能否實現其承諾,並連續執政下去,仍有待觀察。
無論在信任度、決策力、好感度等各個方面,工黨黨魁施紀賢都面對著負值民意,與其說這次歷史性選舉結果是工黨的勝利,倒不如說這是保守黨長期執政在選民積累極大怨氣。
辛偉誠竟能重新起用因公投脫歐而聲名狼藉的過氣首相,其荒謬處如同香港的特首李家超可以重新任命林鄭月娥做政務司司長。
分析人士認為,卡梅倫的「復出」表明首相辛偉誠希望引進更多中間派和經驗豐富的人選。在保守黨民意調查落後於工黨的情況下,辛偉誠希望將保守黨拉回中間立場。
曼城的工黨市長貝安德(Andy Burnham)聲稱感到憤怒,高鐵能連結南北兩地的經濟商業活動,現在高鐵的北段擱置,認為保守黨主政的英國政府「重南輕北」,製造南北貧苦階級分歧。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政府宣告破產,當局表示會停止所有新開支,只會保留弱勢社群及必要的基本服務。英國首相辛偉誠早在7月份已表明不會救助伯明翰市政府。
筆者認為,英國急需一個熟悉財政的首相,帶領英國從日益深陷的經濟泥沼中脫身而出,否則英國有可能破產收場。辛偉誠是前財相,因此對英國面臨的經濟危機非常清楚。
歷史給了辛偉誠一個機遇,如果他能夠拿出一個平衡國內各方利益的經濟方案,且他能夠撥亂反正,以務實態度加強中英經貿合作,推動英國經濟復甦,那麼,他就可能成為保守黨和英國的救星。辛偉誠能做得到嗎?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的減稅政策引發保守黨分裂。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她的辭職原因均與經濟有關,如果提早大選,按目前情況保守黨或會大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辛偉誠周二覲見國王查爾斯三世,請求組閣,之後他會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位亞裔首相,在英國面臨巨大經濟挑戰的大背景下入主唐寧街。
一個英國首相,要用一個有如「給我20年,或讓我做終身領袖,我還給你一個大英夢」的超級承諾,想換取選民千依百順的信任,在英國這樣的國家,當然不可能。
在英國「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的政治制度之下,英國對烏克蘭戰爭的方向會不會有改變?當然要看約翰遜的繼任者是外交大臣卓慧思,還是前財政大臣辛偉誠?
英國落入這樣境地的根源,是英國的政客在制訂國策的時候,只曉得配合美國的需要,而忘記了本國的利益。
英國首相約翰遜周四 (7日)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但留任首相至選出繼任人。美國總統拜登同日亦就約翰遜辭職發表簡短聲明,卻隻字未提約翰遜本人。為什麼拜登認為不必在聲明中提及約翰遜?
英國《衛報》報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英國啟動了「國內應急反應」機制,援助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陷入食物缺乏困境的英國兒童。這是逾70年來,UNICEF首次在英國援助陷入饑謹的兒童。
有人說這次英國大選是戰後英國最重要的一次選舉,擾攘多年的英國脫歐由此進入直路。這次選舉令我反思香港剛剛舉行過的區議會選舉,兩者甚多雷同之處。
有一種意見認為,由於香港不可能有執政黨,所以政黨必然是馬後炮。但看看英國的政黨在脫歐問題上的表現,也看不出來有哪個政黨為長遠和大局有所擔當:緣何兩年前討論公投的時候,就沒有政黨提出今天的各種擔憂呢?
1884年(甲申年),朝鮮發生內亂,袁世凱帶兵殺入漢城,將引起動亂的親日派大院君誘捕押回天津,平息內亂。然而,列強對朝鮮各有所圖,清廷對外則以和為貴,袁氏以一人之力在朝鮮維護大清宗主國地位,景況可知。
英國大選點票結束,執政保守黨大勝,在國會下議院650席中獲得331席,較上屆多24席,將繼續執政。由於取得過半數議席,預計將獨立組成新政府,是1992年以來首次可單獨執政的政黨,而保守黨黨魁及現任首相卡梅倫相信將會連任。卡梅倫形容,這次是「最甜的一次勝利」。另外,工黨黨魁文立彬、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及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奇均宣布辭職,為敗選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