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新生入學典禮上,我寄語同學追求不一樣的GPA:
歡迎在座各位新同學和身處其他講堂收看即時轉播的同學。恭喜你們今日正式踏入這所學術殿堂。大學歲月將會是你們知識及心靈成長的重要人生階段。各式各樣的學術及課外活動、多元文化共冶一爐、豐富多彩的海外交流計劃、還有你從未接觸過的想法和價值觀,都在這裏等待你們去探索。最重要的,是你將賦以改變社群、改變世界的能力。
歡迎你們加入中大這所歷史悠久、學術成就卓着的大學。「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並不是宣傳口號;過去55年,這個宗旨一直引領着中大發展成為今天的知名學府,吸納海內外人才,發揮建立、匯聚、發揚、應用知識的重要作用。我們與別不同之處在於深厚的中國文化和人文傳統。我們以獨特的書院制和通識教育,貫徹我們引以為傲的全人教育理想。我期望大家畢業時,既有堅實的專門學識,也裝備了在急速轉型社會中所需的成功技能,也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竅門:GPA。
GPA
各位今天晉身大學生行列,今後一定會十分在意成績表上的GPA。GPA代表「平均積點」,是大學課業的評分。可是我今天希望大家留意的GPA,有另一種含義。
G 代表Global Perspective──世界視野
把你的眼界放高放遠。
我們同住一個地球村,是世界的公民。我們面對眾多錯綜複雜的難題,都必須、亦只有以跨學科和跨地域的集體智慧、努力和協商才可解決。今天只要你看看新聞就可知道,貿易戰、資訊安全、地球暖化等燃眉問題,都正直接或間接影響着地球每一角落的每一個人。正因如此,我們在大學做教育,最關心的是如何培育你們的公民責任感、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紥實的地方經驗。我們希望中大學生都有能力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以及深切明白你們背負的社會責任。
各位同學,大學學習是你們培養世界視野的關鍵時期。你們在校園內會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老師、傑出學者和各方人士。請把握機會跟他們傾談──談學術、談哲學、談藝術,甚至閒話家常。在大學裏,再沒有人會監督你學習些什麼,你必須主動尋找學習的機會。你們要學懂怎樣學習、怎樣發問、怎樣思考,以至怎樣推陳革新。有了這些學習經驗及技巧,以後許多問題都必會迎刃而解,教你終生受用。
中大投放了很多資源,把國際或跨文化元素融入我們的教學、研究和體驗學習活動中。這個學期,大學開設了一門全新的通識課程,名為「21世紀全球公民的重大挑戰」。這課程將引導你認識及分析現今世界所面對最逼切的挑戰,例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引起的爭議、氣候暖化及其造成的環境及人道災難、饑荒與可持續耕種、核能的應用與危機、城市化及可持續的居住環境、貧窮及財富差距、人口遷移、文化衝突及恐怖主義等。
作為大學生,你們應當了解這些挑戰的複雜性,並好好思考自己作爲世界公民的責任所在,多與主修不同學科的同學討論改善世界的可行方式,你會漸漸發現,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遠比你們想像中多。
在正規課程以外,大學為你們提供豐富的本地和海外服務學習、實習、交流等機會,有些是全校性的,有些是由學院和書院統籌的。讓我分享一些數字,好讓你有個概念:中大每年約有七成本科同學參與非本地的體驗學習,包括服務學習和實習計劃,有三成同學則參與一個學期或以上的海外交流計劃,覆蓋30多個國家及地區。我希望大家主動尋找這些機會,跳出你的舒適圈,突破自我。要適應及融入另一個文化或社區並非易事,但收穫往往超乎你所想──你不但可以更了解自己、結識終生摯友,甚或從中發現人生的新方向、新視角。
P (Positive mindset)正向思維
在大學生活裏,你或許偶然會感到失落。
在學習及探索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遇上困阻,不時碰壁。人生總不會一帆風順,這是一個學習過程,而你絕不孤單。你的家人及朋友、大學裏的輔導員、書院、學院及學系的同學、老師和導師,都會在你身邊幫助和支持你。多找他們傾談,與他們保持聯繫,多關心周遭發生的事。不要錯過任何會令你生活更有意義的東西。一杯水放在你的面前,你可以判斷它是半空或半滿,但亦別忘了那個杯其實在你手上,你可以注滿水,或把杯裏的水都倒去,改盛一杯可樂。
有很多科學研究顯示,正面積極的人,在生活的多方面都較其他人優勝,包括身體和精神健康、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和抗逆能力等。
對人生抱持積極的態度至為重要,別以為這只是空談,這種心態是可以學習得來的。過去幾個月,我與同事們構思了一門新的通識課程,於今個學期正式推出供全校同學選修,名為「豐盛人生:正向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此課程的目標是鼓勵同學培養強化身心的習慣,因此這門課程提供很多「貼地」的練習機會,希望同學透過實踐新的生活習慣,發掘自己的強項,建立正面的思維,更堅強地面對逆境,終生受用。
當然,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最基本的是注意營養、睡眠及適量運動,多欣賞美好的事物。中大優美秀麗的校園環境,得天獨厚。當你讀書讀得很疲累、或因繁重的「莊務」透不過氣,又或者遇到任何壓力或感到沮喪的時候,不妨在校園四處漫步,吸吸新鮮空氣,欣賞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一切,常存感恩的心。原來科學研究也證明,常存感激之心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處,亦會令我們更容易成功。
A(Appreciation of cultures and differences)海納四方,存異共融
多認識與你不同的人。
新科技及創新發明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無限的經濟機遇之餘,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社會、政治和文化上的巨大挑戰。人類文明要世代傳承及持續發展,社會便必須回歸以人為本,重拾核心價值。
在《華爾街日報》近期一篇題為〈怎樣培訓大學生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文章中,美國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Aoun博士指出,當下數碼科技及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人類若要免受時代淘汰,便得建立一點本事,一些可終生受用的技巧。他指出:「創意及創新能力、與團隊和衷共事的能力、同理心、以及適應不同文化的能力,都非電腦或人工智能所擅長的。」
因此,我鼓勵各位同學多與不同種族、文化、社會背景、語言、或地域的人交往;多結交與自已觀點、意見、信念迥異的朋友。在大學裏,你們有充分的機會與不同背景、有不同經歷,而又年紀相若的朋友交流,是不可多得的學習經驗,你們將會更能明白和欣賞人生的多釆多姿。
中大是香港唯一實行書院制的大學,書院制有力促進人際和文化的深度交流。我尤其鼓勵同學們學習他國的藝術和音樂,因為表演藝術是表達思想和感情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連繋世界各地人士的最便捷途徑。
同一時間,不要忘記學習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只有深入認識自身的文化傳統,我們才能夠立足於當今社會。我推介同學們花點時間參觀位於圖書館的大學展覽廳、新亞校史館等,認識中大創校書院的歷史。館內珍貴的相片、文物、多媒體資源等,展示了大學55年來值得紀念的時刻和驕人成就,也反映了國家和香港的轉變。
大學是辯論和產生新意念的地方,員生各持不同意見,依理爭辯,俱屬平常事。經過辯論,我們可從不同角度檢視問題;偏見和仇恨卻只會帶來紛爭。我希望同學們不要忘記理性討論是言論自由和尊重他人的基石。
我建議大家多與其他人溝通,聆聽與自己相左的意見,虛心學習。這是學習和成長的不二法門。如果讓偏見和仇恨騎劫了理性討論,我們便無法從校園的多元文化中獲益。我們應合力創造多元共融的環境,而非讓分歧變成隔閡。
掌控你的人生
各位同學,大學時期是你確立自我,立定志向的黃金時間。你們必須、亦只有你們可以為自己選擇所走的路負責。把你的目光放遠,不要因循守舊,多認識與你不同的朋友,勇敢迎接未來,給予自己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