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都在搶先布局,部署後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復甦,並着眼於新經濟增長戰略,尤其積極在亞洲尋找機會。
閒置資金大增 變革投資取向
自金融海嘯以來,環球央行放水救經濟及維持長期低息,市場對寬鬆貨幣政策如蟻附羶,長期沐浴在氾濫資金環境下,難以再走回頭路。「錢搵錢」音樂椅,爭相尋覓市場上仍未被炒高買爛的題材,沒有最落後,只有更落後,只因錢作怪。
有統計顯示,單計北美洲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內閒置的投資資金就達1萬億美元。水浸若此,難怪連未有收入,甚至盈利的生物醫藥股及仍在鬥燒錢的互聯網平台,均紛被搶到嚴重離地。
疫情驅使下,人類更講求打造綠色生活。機構投資者,以至有如雨後春筍的家族基金,發財立品,在投資決策上除資金增值能力外,更傾向以可持續發展作為參考指標。由於退休基金、慈善機構及捐助基金等眾多投資者團體,已非純粹追尋回報,它們亦理解到為退休計劃、社會倡議及教育項目提供融資,有助它們在更廣氾的社會層面發揮作用。
過度投資ESG 祝福或變詛咒
在日本,資金流入額最多的海外股票投資信託基金,就是「全球ESG高品質成長股票基金」,流入金額近萬億日圓,資產值更超過1萬億日圓。該類基金投資建基於ESG(環境、社會、企業管治)理念,集中獲市場認同與好評,兼有望實現可持續性增長企業股份。
單是今年首季流入內地淨資金已創7年新高的5901億美元,「宇宙最強大行」高盛致力與內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龍頭──工商銀行(1398)結盟,強化財富管理業務。美國知名投資公司凱雷的CEO李揆晟早前就表示,即使中美對立也要投資中國。終於明白,什麼叫「口裏說不,身體最誠實」。
ESG投資是指在作出投資決定過程中,除考慮財務因素外,同時要納入ESG因素。可持續投資、社會責任投資、道德投資和影響力投資等不同名稱,都是ESG投資一部分。事實上,ESG因素涵蓋極為廣氾的議題:由避免投資於煙草公司,以至為潔淨食水項目提供融資都屬於這個範疇。
然而當一窩蜂擁向一方,隨時又會由祝福淪為詛咒,漂白聽得多,「漂綠」又是什麼?漂綠又稱”green sheen”或”green washing”,是指資產管理公司為基金略為塗上可持續發展的色彩(所謂綠色),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吸引更多對可持續投資感興趣的投資者。機會主義者趁現時業界還未就「可持續投資」制訂清晰明確的量度標準,利用這情況作招徠手段,以吸引更多投資者。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