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林冠傑中醫師:如何防止再患上新冠肺炎? 飲食運動有什麼宜忌? 有助清肺除痰食療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31
新冠的影響力雖已逐漸在我們生活中淡去,但仍要注意如何避免再次中招。中了新冠之後再注意什麼?哪些藥材和食物有助於化痰止咳?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分享。
潘毅教授:為何年輕人大嘆精神貧窮?解構青年生活形態 上一代如何理解他們渴望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31
年輕人的前景渺茫為人詬病,這屆政府積極改善青年政策,到底有沒有成效?先來聽聽著名社會學家、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潘毅博士分享她的青年問題研究結果。
杜淑婉、楊向杰、楊耀忠:私校在香港教育史上擔當什麼角色? 萃華英文書院師生星光熠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7
萃華英文書院由鄭明韜、杜淑婉伉儷於1972年創立,共有5個分校。那麼私立學校在當時的香港起到了什麼作用?又有哪些名人出自此校呢?書院杜淑婉校監、楊向杰老師、楊耀忠老師一起回憶往昔,由校友文灼非主持。
黃金耀博士x黃靜雯校長:科技教育為何不能缺乏人文元素?從事科學工作道德教育有何重要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7
STEAM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應對21世紀社會及全球因急速的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轉變和挑戰,當中有什麼內涵?人文道德教育與科技教育如何平衡?一起聽聽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黃金耀博士分享。
杜淑婉、楊向杰、楊耀忠:萃華英文書院在70-80年代為何雄踞香港私校市場?怎樣吸引優秀人才擔任五校老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6
萃華英文書院於1972年創立,以其獨特魅力吸引大量人才擔任教師,培養出了許多優秀人才。書院杜淑婉校監、楊向杰老師、楊耀忠老師一起回憶往昔,由校友文灼非主持。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在台灣警校為什麼要用真刀訓練? 美國黑水基地為何邀請我教特種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4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講述了自己的授課經歷。外國教學與平時有何不同?台灣第一支特警部隊是如何訓練的?一起聽聽盧文錦師傅分享。
林冠傑中醫師:新冠及感冒引致喉嚨痛怎麼治療?中醫古方鹹竹蜂為何見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3
新冠及感冒引致喉嚨痛怎麼治療?中醫古方鹹竹蜂為何見效?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的分享。
黃金耀博士x黃靜雯校長:AI工具為教育界帶來什麼挑戰? 如何教導學生發揮創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0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2023年更被形容為「AI教育年」。但這是一把雙刃劍,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將在本期分享AI工具為教育帶來的好處和挑戰。
黃錦輝教授:耶倫高調訪問北京無功而還? 美國對華政策為何態度反覆損人利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8
美國財長耶倫結束訪華行程,但雙方關切的問題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耶倫此行是否無功而返?中美緊張關係會否可以調和?來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說法。
林冠傑中醫師:世衛第二號疾病殺手──情緒病是怎樣形成的?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紓緩壓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6
情緒病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第二號疾病殺手,中醫如何辨證論治紓緩壓力?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分享。
曾繁光醫生:精神分裂症遺傳機率大嗎? 只靠打罵教育孩子 為何不奏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到底它與基因有什麼關係?父母管教手法如何影響患上精神病機率?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的分析。
何漢權校長x黃靜雯校長: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有什麼重要性?條例通過後前線教師須要注意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3
立法會6月首讀及二讀《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當中有什麼重要性?條例通過後,前線教師須要注意什麼?一起聽聽何漢權校長、黃靜雯校長分享。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準為何鼓勵我放棄台灣軍階教詠春? 影星徒弟何宗道怎樣一炮而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1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繼續憶述葉問在生時軼事。他是如何以寡敵眾?家庭及晚年生活又是如何渡過的?一起聽聽盧文錦師傅分享。
曾繁光醫生:怎樣做好精神病健康教育消除歧視?香港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受忽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8
不少人談起精神病神色大變,更有甚者因逃避而延誤病情,認識精神病消除歧視方面我們需要怎樣做?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的分享。
黃錦輝教授:生成式人工智能會出現什麼版權爭議?數據私隱為何容易被忽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6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炙手可熱,應用前景極為廣泛。那麼,什麼是人工智能呢?這對未來的創作環境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何漢權校長x 黃靜雯校長:公共圖書館書籍下架事件有什麼啟示?政府應否需要發出清晰指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5
公共圖書館近日下架大批書籍及錄影材料,當中涉及香港政制或六四等政治事件,亦有其他不涉及政治的作品,例如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鄺俊宇的愛情小說。何漢權校長與黃靜雯校長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把關圖書館書籍篩選。一
張惠教授主講:《紅樓夢》用小說人物的學習方法 讀懂創意寫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3
傳統經典《紅樓夢》中包含很多創意寫作的元素,在立意、煉字、推陳出新、創作方面均有值得細味的地方。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張惠教授以《紅樓夢》與創意寫作為例,啟迪聽眾如何將經典化為我用。(第三部分)
張惠教授主講:《紅樓夢》意象與纖語 經典之中的詮釋與象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3
傳統經典《紅樓夢》中包含很多創意寫作的元素,在立意、煉字、推陳出新、創作方面均有值得細味的地方。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張惠教授以《紅樓夢》與創意寫作為例,啟迪聽眾如何將經典化為我用。(第二部分)
張惠教授主講:化用經典 推陳出新 學習引經據典的要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3
傳統經典《紅樓夢》中包含很多創意寫作的元素,在立意、煉字、推陳出新、創作方面均有值得細味的地方。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張惠教授以《紅樓夢》與創意寫作為例,啟迪聽眾如何將經典化為我用。
曾繁光醫生:怎樣才算患上精神病? 用什麼方法治療? 香港對病人的支援是否足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1
人為何會患上精神病?若不幸患上需要治療多久?香港作為壓力數一數二高的城市,又有沒有足夠資源幫助患者?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分析。
蔡宗齊教授:英語世界如何正確閱讀中國詩歌?為何用播客和視頻推廣中國文學會大受歡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1
嶺南大學利榮達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兼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主任蔡宗齊博士接受本社專訪,分享他多年來致力推廣西方社會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及文學的心得,以及這種想法的源起。
霍詠強:警惕高球場收地爭議製造社會矛盾?香港既得利益者怎樣表現對社會關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30
看到反對高球場建屋組織全力出擊,公聽會一面倒反對聲音,究竟是誰?或是什麼力量,令建制派走在香港整體利益的對立面?更重要的問題 ,是香港目前最需要什麼?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霍詠強的分析。
校董會永遠榮譽主席江可伯、主席林廣兆、副主席李祖澤、校董潘燊昌、Jane Zhang:香港珠海學院命名有何典故?校名透露了創辦人什麼心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6
香港珠海學院經歷私立珠海大學、珠海書院、珠海學院,如今即將回歸創始的珠海大學之名,75年走來實非不易。本集「智珠驪探」將分享江氏家族傾力創校、後繼者承辦學院的珍貴往事與家國情懷。
曾繁光醫生:創傷後焦慮有什麼特徵? 面對重大事件如何紓緩情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4
不少人面對重大事件後,皆患上焦慮等心理徵狀。若面對相似症狀,如何判斷對方是否患上創傷後焦慮?患者會出現什麼行為?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分析。
黃錦輝教授:布林肯最終獲習近平接見說明什麼?中美惡鬥 中方如何用盡一切手段脫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2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最終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表示,布林肯訪華是好事,中國將會集合一群與美國疏遠的盟友,用盡方法脫險。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第二任妻子與第三個兒子軼事 香港兩場打鬥如何以寡敵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1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繼續憶述葉問在生時軼事。他是如何以寡敵眾?家庭及晚年生活又是如何渡過的?一起聽聽盧文錦師傅分享。
雷鼎鳴:中國國家安全為何一直受西方威脅?美國怎樣由友好到充滿敵意 對中國處處打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0
回顧金融海嘯時期的中美關係,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表示,西方國家已從看不起到敵視中國,國家安全屢受威脅。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胡燕青老師主講:從經史子集學哲思,賞語言美學發掘文學趣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6
我們都在尋找考好中文的捷徑,但世上沒有這樣的捷徑。好消息是我們若早一點行動,要把中文讀好寫好,辦法總是有的,而且那是使人成長和開心的辦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前副教授胡燕青分享。(第三部分)
雷鼎鳴:琉球與中日兩國的前世今生 居民追求獨立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6
琉球地理位置具有高度重要性,她和中國、日本有什麼歷史瓜葛?為何二戰後琉交由美軍托管?一起聽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的分析。
蔡元豐博士主講:《狂人日記》同名異書 西方與中國的碰撞 荒誕與現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5
寫日記,是有些人的生活習慣,也是有些人在艱難歲月、人生逆境中的生存方式。本講座探討日記與日常的關係:日記體文學如何記錄生活,反思社會,譜寫生命?(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