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陳文鴻:為何北京須避免武統台灣,做好統戰工作? 怎樣打擊台獨分子生存空間 抗衡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6
賴清德上台,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台灣面臨全面去中國化,但北京不能實施武統,避免美國大力打擊中國。
賴總統的重大宣示:「和平是唯一選擇」
作者:高希均2024-06-04
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不是好戰、好鬥、好勝;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和睦、和諧、和平。和平與戰爭絕不能在兩岸之間循環輪替。兩岸只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 。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
賴清德觸碰紅線:兩岸緊張局勢與台灣內部政治動盪
作者:盧兆興2024-05-27
根據2005年3月通過的大陸《反分裂國家法》,有兩項重要條款可以為大陸干預台灣政治動盪和混亂提供理由,台立法院內外持續不斷的內部政治鬥爭在未來幾年若惡化,最終可能令大陸使用《反分裂國家法》。
劉兆佳:弱勢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危險政治伎倆
作者:劉兆佳2024-05-24
在未來一段時間,兩岸關係會頗為緊張和動蕩,台灣居民固然會因為賴清德的魯莽行為而要付出代價,但賴清德這個弱勢政府所要付出的代價恐怕會更大。
對話鄭永年:牢牢掌握國家統一的主動權
作者:鄭永年2024-05-23
台灣和平「獨立」是美國最大的利益,台灣和平統一是中國最大的利益。但是我們要尋找更好的保護台灣人民利益的路徑。針對菲律賓近期在南海的「發難」也是如此,對中國而言是意願問題,而非能力問題。
「不為而成」的台灣天機
作者:張建雄2024-05-23
《老子》第40章:「聖人不知而行,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台灣就是天道中的「不為而成」,美國人再讀一萬年《老子》也不懂,當年的導師都歸西了。
如何看待「520」賴清德就職演講?
作者:鄭永年2024-05-22
我們內部也出現了一些民粹主義聲音,認為只要軍事力量足夠強大,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台灣問題。但不要忘記,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我們不能忽視台灣同胞的感受。
葉振東:賴清德給新生代的「新台灣」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2
民進黨經過多年民主選舉的洗禮,已經明白到統獨議題不能果腹;為了永續執政,賴清德的演說,明顯針對新生代的所得所享,並把他們的眼光帶離中國語境,走向世界。
台灣賴清德今就職 演說稱維持現狀、兩岸互不隸屬 籲中國停止散布恐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0
台灣於5月20日(周一)舉行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他認為,中國要和台灣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
蔡英文畢業短評
作者:張建雄2024-05-20
蔡好稱自己四小龍第一,但以人均GDP而言,新加坡82860美元,香港49000美元,不是同一級數。台灣只能和日韓比較。
國民黨應發不忘立黨初心 力阻民進黨倚美謀獨
作者:關品方2024-05-17
現在又到了歷史的轉折關頭,看來國民黨高層需要有更加明確的態度,堅持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共同謀劃兩岸和平統一的方案。
大鵬部長的一生奉獻──讀馮世寬將軍回憶錄
作者:高希均2024-05-08
馮世寬主委的率直個性,敢講真話,展現了軍人面對問題的不懼本色。他的決策思考常以「人性」出發,「理性」推動,也有時被認為「任性」的堅持,大部分的堅持都有圓滿的成果。
為什麼馬英九愛哭?
作者:廖書蘭2024-05-02
台灣民進黨執政,在有所選擇的新聞報道下,刻意宣傳對大陸的醜化和敵視,使台灣青年並不能認識真實的大陸,而今大陸之行能讓他們親眼看到大陸的各項設施,如高鐵、橋樑等基建的宏偉完善,市區大廈的輝煌氣派。
中美管控分歧的新外交:布林肯訪華
作者:盧兆興2024-04-29
中美雙方都在盡力控制分歧,以積極、有成效的方式減少危機和衝突。如果是這樣,那麼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軍事炫耀活動和聯盟建設活動中,我們就有理由保持政治上的謹慎樂觀。
客觀分析台灣經濟前景
作者:關品方2024-04-26
目前台灣只願意和美西方國家交易,放棄大陸市場,其實是百分百愚蠢。台灣如果不靠對外貿易只靠內部消費,完全不能夠自己生存。
台灣30年大災難要救亡
作者:張建雄2024-04-25
台灣30年教改是一場大災難,製造一批「天然獨」,馬英九要力挽狂瀾,但只有財力帶20名,台灣遠遠落後,洪秀柱要帶200名只嫌太少。這場大災難要平復,兩岸四地都要全力啊!
第二次習馬會在政治及文化上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04-22
馬英九4月份訪問大陸預示着兩岸在可能的對話和談判的逐步過程中實現文化聯盟的前景,並有可能充當兩岸之間的橋樑。儘管如此,大陸與台灣之間建立更友好關係的政治障礙仍然存在。
廣東33年的威力
作者:張建雄2024-04-18
台灣由於政治取向,多年來既不敢爭大陸人才,亦不進口大陸科技,只羨美國,要想成為「綠色寶島」,但各類資源都缺乏,由人到水都缺乏,甚至嬰兒出生率也是全球最低之一。
馬英九結束訪大陸返台 「習馬二會」期盼兩岸和平 攜手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1
10日(周三)下午,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馬英九一行。習近平指出,兩岸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馬英九則數度強調兩岸曾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的共識。
宋濤晤馬英九強調反台獨 趙春山:兩岸維持「外弛內張」格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2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再度訪華,獲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台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國民黨籍的趙春山接受訪間時直言,馬英九此行對兩岸關係的實質影響不大,也不會有重大突破。
陳文鴻:一國兩制要適時革新 配合中國復興大業? 為什麼北京對台灣統戰仍不成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3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內地革命的初心與復興的方向應緊密結合,港澳台發展可以不同,但總方向與內地有根本衝突。
陳文鴻教授:美國如何以烏克蘭模式引發北京與台獨勢力開戰? 中國沿海防務有什麼最大隱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1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會沿用烏克蘭模式,發動台海戰爭,讓軍工業獲利,而民進黨政權將會密切配合去中國化行動。
國民黨的內部改革與外部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4-03-18
國民黨在2024年台灣立法院選舉中表現亮眼後不久,其內部改革就成為黨內部分少壯派關注的焦點;其立法院政治在立法院中日益突出,民眾黨將成為決定法案和動議命運的「造王者」。
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會議對港澳台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4-03-11
香港和澳門預計將比以前更加「社會主義」,以更有效的方式處理民生,同時盡可能使兩個城市去政治化。
海峽兩岸就金門水域大陸翻船事故溝通的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4-02-26
2月14日大陸船隻在金門海域發生的悲劇,最重要的非故意和政治後果,是引發了兩岸在務實和操作層面上,為了大陸生還者和遇難者家屬的利益而進行的討論。
台遊艇載客「越界」觀光 福建海警登船「臨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0
金門藍色公路遊艇「初日號」19日(周一)下午搭載23名遊客出海遊覽,行經金門大二膽與五通水道附近海域時,遭福建海警局人員強制登船臨檢約30分鐘,遊客表示嚇到了。
金門驅離福建漁船釀2死慘劇對兩岸關係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02-19
最近發生在金門海域涉及一艘無船名大陸漁船兩名漁民死亡的慘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因為事件的關注點在於台灣和大陸方面如何善後,將對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產生影響。
關品方:美國大選年 戰略模糊的對台政策無法再掩飾?兩黨拉票激烈 台海局勢升溫危機四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17
隨着中美軍事和科技力量差距收窄,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美國對台政策已到臨界點,不得不說清楚,令人憂慮當前地緣政治局勢將進一步惡化。
台灣選舉後的觀察
作者:張建雄2024-02-08
九二共識已被台灣國民黨用了32年來「拖」,可以休矣。
雷鼎鳴:民進黨繼續執政 北京如何加快統一台灣部署?與中國終極一戰 美國有多大勝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02
台灣大選結束,國民黨和民眾黨搶奪民進黨不少票源。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台商可能因經濟誘因投民進黨一票,令台人優惠政策路線可能改變。一起聽聽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