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瑙魯「突擊式」斷交 台灣剩12個邦交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6
瑙魯周一(15日)突然宣布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台灣亦宣布即日起終止與瑙魯外交關係,致使與台灣有邦交的國家僅剩12個。北京方面對瑙魯政府的決定表示讚賞和歡迎。
關品方:79年前國共重慶談判 毛澤東與蔣介石如何鬥智鬥力?兩岸長期分裂 美國是罪魁禍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5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回顧79年前的國共重慶談判,認為得出最重要的教訓是美國是兩岸長期分裂的罪魁禍首。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台灣大選結果:兩岸關係的危與機
作者:盧兆興2024-01-15
台灣的行政立法關係可能會出現僵局和激烈爭論,尤其是國民黨和民眾黨很可能聯合起來,成為立法院多數派。這種情況在台灣政壇或許是史無前例的。
一部觸目驚心的反腐專題片
作者:郭一鳴2024-01-12
李鐵花1400萬(人民幣)誘使對手打假波,製造所謂執教「八連勝」的神話,年薪800萬的國家男足主教練的位子則是花300萬買來,當中200萬由他執教的武漢卓爾支付,他本人出資100萬送給足協秘書長劉奕。
徐友軍:珍貴片段 永恆瞬間──回憶李克強本科生活7件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4-01-10
本科四年,李克強像兄長一樣時時關心我、呵護我。李克強,你的音容笑貌依在,你是我的兄長,你永遠活在小弟的心裏!
謝思敏:追憶李克強二三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4-01-09
作為共和國的總理、人民的勤務員,你的功績彪炳千秋!此時此刻,我只是以一個老同學的身份,把我這篇紀念短文獻給你,我親愛的同學,我敬愛的兄長。安息吧!
智庫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角色
作者:鄭永年2024-01-05
我們必須在國際社會上也擁有強大的敘事力,否則中國智庫的聲音很難走出去,也就很難在國際舞台上為國家利益服務。
長三角城市群擴容的意義
作者:張建雄2024-01-04
長三角城市群眼光不只在41市,還有長江經濟帶。由長三角延伸至大陸西部的貴州、四川、雲南、重慶等共11省市,功能更大。
習近平: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 蔡英文:必須符合民主原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01
2024年來到,兩岸領導人分別發表新年賀詞,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指中國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柢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而在台灣,總統蔡英文則強調,台灣議題要以台灣人共同的意志來做決定。
中國軍方領導層的洗牌、改革和重新定位
作者:盧兆興2024-01-01
解放軍領導層正在指明一個新的方向:海軍指揮官在新的解放軍領導層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的領土爭端,以及面臨台灣政局發展的敏感性。
中國的戰爭、記憶、民族主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30
中國對二戰的看法,包括戰爭中的事件、戰爭的目的、戰爭的遺留影響等等,深深影響了她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方式,而且與過去表現出來的形象差很多。
海軍司令員董軍任國防部長 多名火箭軍將領落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30
董軍獲任命為國防部部長,接替兩個月前被正式免職的李尚福。多家西方傳媒猜測,李被免職,可能與他擔任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期間,涉嫌捲入裝備採購和研發中的貪腐案有關。
黃賢博士:好學生李克強 我在北大法律系授課的日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30
1980至81年,黃賢博士在北京大學法律系講授國際投資法,學生來自77、78年級,中國前總理李克強是77級的班代表。他回顧了和李克強的交往。
年年財赤 香港可撐多久?
作者:陳景祥2023-12-30
按《基本法》量入為出的原則,特區的財政預算須「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但事實卻是,香港已在4年內有3年錄得赤字,現在看來,回復預算平衡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2023年度十大最受歡迎影片出爐 專家學者論盡中美博弈影片高踞頭三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29
灼見名家今年製作了一系列視頻,包括走訪專家學者,以及輯錄名家演講和聲演精選文章,從多元角度為廣大觀眾解構今年熱門時事議題,獲得歡迎和好評,重點議題包括中美博弈、都市病、俄烏及以巴兩大衝突等。
好學生李克強
作者:黃賢2023-12-29
李克強的悟性,在他翻譯時,作者已覺察到。再來,就是探討通貨膨脹,懂得在沒有數據情況下,以替代方法量化通脹,是否日後「克強指數」的雛形?
廣東將建設五大都市圈 香港亦應迅速轉型聚焦經濟謀發展
作者:關品方2023-12-29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
黎智英案開庭 量刑最重為終身監禁 中方強烈譴責外國勢力干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9
黎智英案開庭,此案由去年延後至今,根據《國安法》,76歲的黎智英若被定罪,將面臨終身監禁。其子黎崇恩奔走數年,3月曾將案件提交聯合國申訴,12月曾晤英相卡梅倫,中方對外國勢力干預予以強烈譴責。
特首李家超上京述職獲肯定 述職規格調整 彰顯中央領導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9
行政長官李家超12月18日在北京同時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強述職,特區政府工作獲得充分肯定。今次述職規範化調整,並非首次,只是在中央對特區全面管治權的基礎上,進一步突顯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中國還未崩潰──大家認知的差距有多大?
作者:謝祖墀2023-12-18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是必定仍然會發生的,但不少國家(特別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某部分南方國家)亦會尋找合作和共同發展的機會。和平與穩定是共同發展的基礎。
中越簽30多項合作文件 兩國關係重新定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3
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強調,越南是國際社會的朋友、信任夥伴和積極、負責任的成員。越南將發展對華關係視為首要優先和戰略選擇;支持中國發展強大,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作出日益重要的貢獻。
習近平:中越要保持戰略溝通 妥善管控海上分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2
不僅菲律賓與中國近期在南海衝突升溫,中越雙方在南海問題上仍然有爭議。習近平訪越前,在越南《人民報》上撰文指出,要擴大中越命運共同體共識基礎。雙方要妥善管控海上分歧,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基辛格的外交策略和處理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12-11
基辛格在整個美中關係正常化過程中的外交才能可以概括為:他是一位耐心、靈活、現實、有韌性、有技巧的外交家。他依靠信號,即向中方傳遞訊息,並接收來自中方的訊息。
基辛格之後 中國的老朋友還剩下多少?
作者:陳景祥2023-12-11
關於基辛格與中國,史家津津樂道的都是他「詐病」飛往北京密會中共領導人,為中美關係破冰打開第一扇門。環顧現今西方國家,還有哪一位政治人物能夠稱得上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會不會是最後一個?
世界正經歷大變局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中美博弈是陣痛 星不重與港競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1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表示,當前擾亂世界的緊張局勢並不是衰退的跡象,而是從美國主導的秩序過渡到多極秩序的一部分。針對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他則認為港人的困擾比新加坡人要多。
中美對話給全世界聽
作者:張建雄2023-12-07
8年前奧巴馬聽不進去的「新型大國關係」,但到目前,美國要聽的是「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唯有些事是自然而然。
雷鼎鳴:美國早年打壓日俄手段對中國有什麼啟示?對華制裁打壓愈強 愈適得其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7
11月習拜會後美國執意與中國競爭的態度並未改變。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國打壓別國科技早有前科,可供中國參考。他又認為制裁中國只會造成反效果。
中歐峰會周四登場 習近平晤歐洲領袖 料聚焦去風險化及以巴局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5
中歐峰會周四(12月7日)登場,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晤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預期雙方將就經貿關係開展對話合作,推動雙邊關係更上層樓。
李強: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23
李強說,二十國集團成員都是世界和區域大國,應該體現大國擔當,發揮表率作用。 中方願同各方秉持合作初心,回應時代呼喚,為開創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攜手奮進。
華為三部曲可以借鏡
作者:張建雄2023-11-20
任正非逃過此劫,既是大幸,也是國運,華為若群龍無首,說不定真的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