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南華與東方
作者:鍾伯光2017-07-16
被稱為足球「少林寺」的南華會,集中資源做回青訓的老本行是一個維護南華足球隊長遠發展的負責任做法。
充滿活力的香港劍擊隊
作者:鍾伯光2017-07-09
盼望這支劍擊隊能夠在2020東京奧運會發熱發光。
傳統武術不能打?
作者:鍾伯光2017-05-18
體能是戰勝的重要因素。不要被武俠小說誤導,以為年紀老邁、長滿白髮和白鬚的才是高人。
期望新領導帶給香港體育新希望
作者:鍾伯光2016-12-09
對香港精英體育在奧運會是否能夠取得獎牌,體院的角色是責無旁貸的。我們期望林、蔡兩位先生加入體院的領導層,會為體院和香港精英體育帶來新希望。
兒童肥胖是個大問題
作者:鍾伯光2016-10-15
學童肥胖問題是一個全球化問題,香港和內地同樣面對着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不單止未被解決,而且變得愈來愈嚴重,我們不得不加以注意,為我們下幾代着想,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和機構都應携手合作盡快訂定政策和執行目標。
運動員精神 不求收穫的付出
作者:鍾伯光2016-08-27
賽後兩人互換球衣和相擁,這場被譽為瑜亮之戰終於得到一個完滿的落幕。
港隊選手奧運風波
作者:鍾伯光2016-08-20
輪到李慧詩上場,腦海中仍浮現第一組碰撞「炒車」的影像,希望這組能夠順順利利,因為炒車意外對車手不公平,受影響而未能發揮出應有成績的運動員更是無辜。
中國奧運出師不利,男子體操成重點
作者:鍾伯光2016-08-13
中國隊一直以來都在跳水、射擊、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舉重、柔道、彈網等項目爭取金牌,相信今屆的金牌進賬,也離不開這些項目。
俄羅斯田徑隊將緣盡里約奧運
作者:鍾伯光2016-08-03
當局無可置疑地應反對任何使用違禁藥物的行為,但在執行懲罰時不應把那些無辜的運動員也判上死刑。
里約奥運點滴
作者:鍾伯光2016-07-30
運動員方面,我們當然把焦點落在香港一眾運動員身上,除了李慧詩,當然是受年輕人關注的多位後起之秀,而這班體壇新星正正是香港精英體育的接班人,今屆奧運正是他們的最佳磨練平台。
睡眠不足的一個暑假
作者:鍾伯光2016-07-22
每年暑假很多學生都會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其中當然少不得跟體育有關的活動,但今年暑假,學生特別忙碌,尤其那些熱愛觀賞體育比賽的學生。
老有所依
作者:鍾伯光2016-07-15
對大部分長者來說,如非必要都不想依賴別人的幫助,最好是自己能夠「食得、行得、玩得、瞓得」。這種獨立和自理的生活能力,正正是維持長者優質生活的重要部分。
最偉大拳手——阿里
作者:鍾伯光2016-06-25
阿里的精彩故事不是幾張紙可以說得完,他的傳奇和奮鬥精神將會長留在我們心中,願他在上天安息。
看來要請鐵甲奇俠來執行拯救工作
作者:鍾伯光2016-06-04
看來,我們科學家要加快步伐來研發可以取代各制服部隊的鐵甲奇兵才能保障大眾市民的安全。
香港人花多少時間做運動?
作者:鍾伯光2016-05-20
香港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很忙呀!」,而這句話亦代表了香港人的正常生活現象,那麼每個人同樣每天都有24小時,究竟香港人在這24個小時內忙些什麼呢?
活躍延老年
作者:鍾伯光2016-03-19
讓更多長者能夠在他們步入老年之前,或仍然能夠有自理能力的時候,鼓勵他們多做運動,並且有計劃地鍛煉身體,加強自己的體適能,便有助長者增強他們的活動能力,換言之減少長者需要別人或醫療照顧的時間。
先伸展還是先跑步?
作者:鍾伯光2016-03-12
最近天氣忽冷忽暖,連續幾天潮濕,接着又幾天乾燥,令身體難以適應。對一些喜愛運動的朋友,尤其是戶外運動,更加要注意身體的保暖和體溫的調節,否則便容易着涼或拉傷肌肉。
I.T.年代更需原始運動
作者:鍾伯光2016-02-19
當我們身體習慣靜態和少勞動的生活環境,我們便變得更加好逸惡勞,覺得運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加上在缺乏運動鍛煉的情況下,連本身年輕時原來的運動技能也消失了。
不應忽略男童的健康成長
作者:鍾伯光2016-02-05
醫學界著名雜誌《刺針》的社論以〈青少年健康:男童也重要〉為題,提到新的全球策略會把原有青少年這群人口,加入原來只針對婦女和兒童的人口中,令到照顧面更加全面……
2016 許個健康願望
作者:鍾伯光2016-01-12
健康不單止要少病痛,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擁有足夠的體力。換言之,健康狀況愈好的人,生活和工作愈顯活力。
I.T.年代更需原始運動
作者:鍾伯光2015-12-23
當身體習慣一個靜態和少勞動的生活環境,便變得更加好逸惡勞,覺得運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長工時的禍害
作者:鍾伯光2015-11-22
工時長未必代表工作有效率,中間如果部分時間員工因為太疲勞而未能在較佳的狀態下工作,也不能達到理想效果。
如何減低因運動導致猝死的風險
作者:鍾伯光2015-02-14
剛過去的渣打馬拉松賽,很不幸在十公里賽中有一名24歲的年輕參賽者在距離終點前不遠的地方不支暈倒,在送往醫院深切治療部搶救後,到第二日終告不治。看見有參加者發生這類令人悲痛的事件,當然深感難過。但這事件再次提醒參加中等至高強度運動的人士,最好事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有關心血管的病歷,這樣可以幫助減低因運動而導致猝死的風險。
身動則健;身健迺安
作者:鍾伯光2014-09-13
生活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的朋友,都較容易受到周邊那種擁擠、匆忙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影響。久而久之,身體健康便會響起警號。要舒緩這股壓力,運動是一項原始和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