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1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7%,創1982年6月以來的最大升幅;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則升5.5%,亦創了近30年的最強勁增長。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1月25至26日的議息會後記者會表示,通脹仍有上升趨勢,局方認為在3月15至16日的下次會議加息是適當決定,而利率上調之後,將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逐步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務求盡快把通脹壓至2%的聯儲局目標。
對沖通脹的投資產品
市場早在去年第3季已擔心美國通脹可能失控,並開始尋求對沖通脹的投資產品,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黃金和Bitcoin(比特幣)。黃金早就是傳統的避險以及對沖通脹工具,虛擬(或加密)貨幣龍頭Bitcoin則被fans譽為「數碼黃金」,甚至吹捧其可以取代黃金作為對沖通脹的投資產品。
去年11月初聯儲局終於宣布,啟動「收水」(減少買債數量)壓抑不斷升溫的通脹,Bitcoin隨即在10日創下每枚68991美元的紀錄高位;其間金價也造好,但升至約每盎司1875美元,與6月1日1916美元的上次高位仍有距離已止步。儘管Bitcoin創新高後亦大幅回落至年底的46333美元,但2021全年仍錄得逾59%升幅;反之,黃金按年卻微跌3.6%。
具內在價值的金融產品
然而,Bitcoin去年跑贏黃金,並不表示就能取代黃金的地位。首先,Bitcoin去年10月突破了4月時的高位再創新,主要多得散戶「契媽」、新晉科技女股神的Cathie Wood,以及電動車企Tesla行政總裁、「鐵甲俠」Elon Musk的「加持」所致。換言之,Bitcoin由去年初的約29000美元,一度爆升超過76%,Cathie Wood和Elon Musk的龐大追隨群組跟風短線投機炒作功不可沒。
再者,黃金不但具有工業和奢侈飾物的用途,兼且是環球央行也就是國家級的資產儲備,亦即是有一定「內在價值」的金融產。反觀Bitcoin,至今仍未取得包括中國等不少國家接受作為合法交易貨幣,所謂取代黃金的地位,相信在未來若干年,仍是「癡人說夢」。
不受監管的高風險投機工具
正牌股神Warren Buffett的老拍檔Charlie Munger直斥Bitcoin是「一種可以被歹徒利用來綁架及敲詐勒索的貨幣」。Bitcoin未必如Charlie Munge批評的那麼極端,不過,就在去年5月,Bitcoin曾在一日之間暴跌30%!試想美國標普500指數即日下跌7%,便會觸動熔斷機制停市15分鐘;復市後累跌13%,又停市15分鐘;再次復市後累跌20%,則全日停止交易。可見Bitcoin只是一隻不受監管的高風險投機工具。
退一步講,現今市場投資產品多不勝數,要直接對沖通脹大可選擇相關的各式各樣ETFs(交易所買賣基金),就連歷史悠久的黃金也逐漸保不住其抗通脹的江湖地位, 遑論新興的、只靠小圈子自吹自擂的Bit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