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Feb 24 2025 11:04:3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黃錦輝

1987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及創新科技中心主任,並擔任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分實驗室)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客座教授、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他同時為香港資訊科技聯會、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及英國電腦學會會員。黃教授活躍資訊科技界,曾任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現時是香港童軍總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機場科技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資訊及通訊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等。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以表揚其對香港資訊科技界發展的貢獻。

深港互助互補 發揮大灣區優勢
作者:黃錦輝2023-05-10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率領立法會議員和其他高級官員,赴4個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這次考察的行程安排非常多元化,涉及了智慧交通、人工智慧、無人機、智慧物流、文化創意、資訊通信技術、醫療工程和環保等多個領域。
落實灣區綱要 加強大灣區人才交流
作者:黃錦輝2023-05-02
到目前為止,大灣區人才交流的政策措施仍未完善地建立起來。事實上,人才流動對於大灣區的發展非常重要,而要大灣區人才流動順暢,必須有一塊重要的基石,就是專業資格互認。
香港數據三不管 影響數碼經濟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4-24
香港現時在數據監管和推動數碼化的工作上,沒有一個類似國家數據局的高層次統籌機構,而且在政策層面,也欠缺了整體觀、大局觀。
ChatGPT重燃基礎研究 激發新商機
作者:黃錦輝2023-04-19
基礎研究成本高、風險大,令工商業界對科技創新發展卻步,要紓緩這個問題,企業可以「假手於人」。大學是基礎研究的基地、創新科技的搖籃,企業可以投資或購買大學的科研成果,再把它們加工轉化為產品。
引入內地資本 投進香港創科領域
作者:黃錦輝2023-04-17
香港的初創公司雖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卻依然面臨着難以持續創新的困境。但憑藉自身的競爭力,再加上良好的科創氛圍和政府政策扶持,香港成為內地資本走出去的高品質之選。
「產學研1+」設科技轉移顧問 為商學作紅娘
作者:黃錦輝2023-04-12
筆者建議政府不妨考慮開設「科技轉移顧問」職位,聘請多名專業顧問充當大學與企業的「紅娘」,提供適當的誘導、協調等服務,加快「產學研1+」實踐步伐。
矽銀風波 引初創泡沫爆破隱憂
作者:黃錦輝2023-04-10
當前矽谷銀行倒閉已敲響警鐘,互聯網泡沫爆破事件前車可鑑,引發初創和創投市場潛伏「初創泡沫爆破」風險的隱憂,窒礙創科產業發展。
ChatGPT科研有剎停的必要嗎?
作者:黃錦輝2023-04-05
馬斯克聯署建議暫停AI科研6個月,共同訂定和實施先進AI設計和開發的安全協議。制定安全協議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但是否一定要叫停開發更高階、更先進AI系統的步伐?
美聽證會質詢TikTok 效果不彰弄巧反拙
作者:黃錦輝2023-04-03
TikTok現時擁有1億5000萬美國用戶,華府銳意制裁TikTok顯然是想消滅此資訊分享平台,公然打壓言論自由、網絡自由,罔顧民意,與美國民主自由精神背道而馳,令美國青年憤怒,已怨聲載道。
推動河套區跨境要素流動 助力灣區高質量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3-29
河套區的創科合作對國家科技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但仍有不少問題亟待改善,才能令跨境創科合作事半功倍。要突破河套區創科跨境要素流動的問題,需要統一規劃河套兩側園區發展。
內地改革谷科創 港發揮橋樑優勢
作者:黃錦輝2023-03-2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推動香港數碼化經濟的進程,委員會必須盡快與國家數據局合作,設計出一套最能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國際化優勢的「數碼政策」。
借鑑內地經驗 推進人工智能司法
作者:黃錦輝2023-03-22
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早於2019年便開始使用先進科技輔助司法,法院亦與時並進,緊貼創新科技發展,近年已廣泛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反觀香港法院的數碼化進程卻發展得非常緩慢,遑論人工智能司法。
中央工作重創科 港應加快建國際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3-03-20
兩會之後,特首李家超帶同一眾官員拜訪國家科技部,雙方一同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反映出中央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高度重視。
ChatGPT潛在文化衝擊 小心西方思想「洗腦」
作者:黃錦輝2023-03-08
由於ChatGPT主要是利用英語文集訓練而創造的聊天機器人,它與用戶對答(或編寫文章)時,很自然會帶有西方文化思維,因此在某些場景中非西方用戶(例如中國人)並不適宜應用,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誤會。
美操控社交網絡及傳媒 打擊新聞自由
作者:黃錦輝2023-03-06
國際傳媒不顧事件輕重緩急,將報道焦點集中在「中國氣球」事件上,批評其為中國間諜行為,而對火車出軌、北溪爆炸兩宗新聞卻只是輕描淡寫,反映了美國的傳媒霸凌行為。
善用預算案資源 建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3-02-24
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的創科篇,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尾呼應,為藍圖當中各項措施投放資源,非常務實。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善用這些資源,盡快建立國際創科中心。
ChatGPT不善教育 影響學習及文化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2-20
ChatGPT的功能被傳媒高高捧到天上,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ChatGPT被過分吹捧 學界忌依賴
作者:黃錦輝2023-02-16
科技巨擎不約而同地認為,ChatGPT這類技術充滿商機,將會是工商業界渴求的智能工具;然而筆者認為,傳媒對ChatGPT過分吹捧,有點名過於實,特別是在教育應用方面。
善用簽注新政 廣聚創科人才
作者:黃錦輝2023-02-13
為了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自本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香港應主動推動政策落實。
港珊瑚保育可擴至北區 加快與內地融合
作者:黃錦輝2023-02-10
香港印洲塘及深圳大亞灣一帶,將會發展成為「生態康樂旅遊圈」,主打生態旅遊,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支持香港各大學,把珊瑚研究工作擴展至北區,除環保之外,也可以藉此加快香港與內地生態融合的步伐。
AI與數據科學產業 宜循六大原則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2-08
微軟在《未來計算》提出人工智能開發的六大原則,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可參考這些原則制定適當的法例,確保用作機器學習的大數據訓練集的實用性,好讓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能享有合理的權益。
AI與數據科學產業 宜循六大原則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2-08
微軟在《未來計算》提出人工智能開發的六大原則,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可參考這些原則制定適當的法例,確保用作機器學習的大數據訓練集的實用性,好讓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能享有合理的權益。
AI自動作文技術先進 但會影響語文學習
作者:黃錦輝2023-02-06
作者認為,教育學很重要──老師必須讓學生知道如何善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不然的話,普羅大眾經常擔心的「機器代人」時代便會很快來臨。
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
作者:黃錦輝2023-02-04
在鄰近區域的激烈競爭下,香港必須不遺餘力,以科技實力提高競爭力,推動高增值的現代物流發展,才能保存物流業現有的地位。
吸納美科技裁員 彌補港流失人才
作者:黃錦輝2023-02-01
美國1月份科技業界失業率高企,而且人力資源專家估計失業情況會持續。相信當中包括不少想回國發展的華人人才,因此香港政府應該趁此良機主動出撃。
TikTok被視為文化武器 美國設法封鎖
作者:黃錦輝2023-01-30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上台,他對TikTok的制裁卻並沒有放鬆。但TikTok用戶尤其是青年,對華府的決定卻極度不滿,認為政府妨礙公眾使用網絡的自由。此舉亦引發國際傳媒議論,認為美國政府持雙重標準。
推動綠色運輸 政策必須具備前瞻性
作者:黃錦輝2023-01-26
現在香港的碳排放量中,有兩成是來自運輸交通工具,如果交通工具採用零排放的燃料,對於政府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可起重大作用。
「外包」可解人才荒 須做好品質保證
作者:黃錦輝2023-01-18
軟件外包是IT業界對於人才流失非常有效的紓緩方案。但是因為沒有做好外包管理,導至許多項目爛尾告終。筆者認為業界在把研發成果轉移至大灣區生產的過程中,必須汲取過去經驗。
科技巨擘冷待「播錯國歌」 違專業守則
作者:黃錦輝2023-01-11
Google既然對虛假資訊自訂了處理守則,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要求Google按照其一貫處理準則,一視同仁地處理今次國歌事件,實在並不過分。
三大IT趨勢 緊貼全數碼經濟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1-09
近些年來,元宇宙、第3代互聯網等概念興起,不少專家在預測2023年的科技趨勢時,都看好全球數碼經濟的持續增長。那麼香港政府又該着重關注哪些科技發展趨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