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Feb 24 2025 10:34:2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黃錦輝

1987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及創新科技中心主任,並擔任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分實驗室)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客座教授、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他同時為香港資訊科技聯會、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及英國電腦學會會員。黃教授活躍資訊科技界,曾任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現時是香港童軍總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機場科技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資訊及通訊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等。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以表揚其對香港資訊科技界發展的貢獻。

AI「人機溝通」失調 機器代人目標遙遠
作者:黃錦輝2023-11-14
且看ChatGPT應用的研發,它背後的智能是利用「大語言模型」(LLM)技術製造的,因此系統是個「好人」或是個「壞人」取決於LLM所使用的數據。
創科教育「跳出框框」 強化學生基本功
作者:黃錦輝2023-11-07
科技日新月異,筆者建議在各區設立「創科教育中心」一舉,旨在為全港中小學STEAM教育適時地引入嶄新科技元素,讓學生、老師及早認識,助力香港培育站在科技時代尖端的本地創科人才。
優化政策吸建議 港創科踏新台階
作者:黃錦輝2023-10-31
在數碼政務方面,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應用項目包括電子牌照和證書、自動泊車系統、政府收費電子支付、1823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智慧屋邨管理等。
5招深化政策 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3-10-24
國家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有很高的期望,社會能見到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努力,但要做到為國家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仍要加一把勁,我們拭目以待明日行政長官公布第二份施政報告,推出更多措施提高香港創科實力。
善用科技 力防獨居工業意外悲劇
作者:黃錦輝2023-10-17
未來更進一步,署方可以利用元宇宙(Metaverse)技術創造「虛擬社工」,並利用生成人工智能(GenAI)技術與患者隨時隨地溝通。當然,社署需要挑選適合的患者,並且提供相應培訓給家人和患者。
善用人工智能 提升中醫效能改善形象
作者:黃錦輝2023-10-10
除引入生物科技之外,以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為例的創新科技,在中醫應用上亦同樣重要。「創科+中醫」在提升中醫的效能同時,亦可以改變大眾對傳統中醫的印象,令到年輕人更重視及更廣泛地採用中醫,一舉兩得。
黑客屢侵公營機構 4建議提升資訊安全
作者:黃錦輝2023-10-06
鑑於近期多次黑客入侵事故,政府應該為所有公營機構做資訊安全「體檢」,以清除潛在風險,提升它們系統的安全性,並把「體檢」工作常規化,定期執行。
仿效星洲 全方位支援科研成果轉化
作者:黃錦輝2023-10-03
香港各大學科研表現卓越,但成果轉化效益不高。歸根究柢,學界與業界側重點不同,大學重視排名、學者潛心的是研究,業界追求的是效益和利潤,目標不一搭檔不易。
星洲設專局建數碼生態 推動數據經濟
作者:黃錦輝2023-09-26
IMDA的職能類近數據局,但其範疇則以推動商務為主,全力為其商業數據業務發展,提供國家級的助力。有說數據是現今世代的黃金,可惜的是香港在數據規範、政府和商務應用各方面,仍在起步階段。
國產芯片破美制裁 利港拓創科機遇
作者:黃錦輝2023-09-19
筆者認為中國具備自製高效能芯片的能力,意味着全球電子產品的生產和供應鏈,將會出現重大改變,美國將不會是主導者,取而代之將會是一個以市場需求推動的「經濟共同體」。
創科為主軸 帶動經濟新增長點
作者:黃錦輝2023-09-12
創科的發展步伐急速,《施政報告》必須捉緊因應創科衍化出來的新機遇,辨清社會未來發展所需,制定恰當的政策,為經濟帶來新動力、為市民帶來高質就業機會、配合國家發展,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推動創科為主軸 擴大應用谷經濟
作者:黃錦輝2023-09-05
去年公布的《施政報告》以及《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已對本港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訂立了路線圖;在這個基礎之上,還需要不少進一步加強、補足的措施。
善用小紅書推廣旅遊 促文化融合
作者:黃錦輝2023-08-29
小紅書是不少香港「旅遊達人」的恩物,這現象亦反映出香港超級連繫人的優勢,中外社交平台都在香港共存。香港必須好好利用這角色,積極發展網上新經濟。
醫療教育範疇 應廣泛運用人工智能
作者:黃錦輝2023-08-22
香港醫療和教育在運用人工智能上比較保守,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大幅運用人工智能系統,應對醫護人手不足,以及師生比例過高的現實問題。
產學研AI科研合作 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作者:黃錦輝2023-08-15
人工智慧技術在環境、社會、管治(ESG)研究領域大有作為,全球有許多不同應用場景,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因此這正是大學與產業界研究合作的大好良機。
國家大力支持ArtTech 山東影視產業發展蓬勃
作者:黃錦輝2023-08-08
香港的影視產業,過去極之輝煌,但國家這方面的成就早已超越。香港在硬體上,難像青島那樣建設佔地約170萬平方米的影視產業園。但要推動影視產業發展,政府可以加大力度培訓人才,另外要善用科技。
香港貨櫃碼頭自動化須急起直追
作者:黃錦輝2023-07-31
青島港戳痛香港之處,是其貨櫃吞吐量早在2019年超越香港,成為世界第七大港,當年的吞吐量達2100萬TEU,同年本港只有其三份之二的吞吐量,即1422萬TEU。
海南風起雲湧 港宜把握商機
作者:黃錦輝2023-07-20
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表示香港在會計、金融、法律、創科等專業服務範疇有大量優秀人才,可以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作出貢獻,使瓊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生成式AI非萬能 鸚鵡學舌而已
作者:黃錦輝2023-07-17
不論是第三或第四代,人工智能都是建基於機器學習。學習時所採用的訓練數據決定系統的「智能」,所謂「學什麼懂什麼」,系統是不會無中生有的,只會像鸚鵡學舌而已。
清晰知識產權法 發展數碼經濟關鍵
作者:黃錦輝2023-07-05
筆者認為清晰的知識產權法,對香港發展數碼經濟非常關鍵。自互聯網面世以來,資訊科技業界對知識產權法一直議論紛紛,問題正正主要徘徊在「二次創作」與「翻版抄襲」的交叉點。
中游聯動戰略 推動「產學研1+」
作者:黃錦輝2023-07-03
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當局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以加速「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計劃收窄大學與業界之間在創科文化上的分歧。除了資源配對外,業界與大學在計劃中亦需要緊密協作,非常關鍵。
善用樂齡創科 優化長者生活
作者:黃錦輝2023-06-26
政府應該鼓勵本地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樂齡科技」(Gerontechnology),並推動廣泛使用樂齡科技,以改善長者生活。
促進創科中醫發展 更有效紓緩醫療系統壓力
作者:黃錦輝2023-06-20
筆者希望政府能盡快把中醫藥融合到基層醫療體系之中,並全面做好科普,大力推廣「創科中醫」,令中醫能更多地服務社會,也令更多市民受惠。
從三層面推行 加強香港數據管治
作者:黃錦輝2023-06-11
雖然政府不同部門對訊息風險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但數據管治工作卻主要集中在操作層面,而且任務缺乏中央統籌。
搶人才、留人才 改善人口老化
作者:黃錦輝2023-06-08
要確保香港人口結構的可持續性,政府不能只寄望本地生育率回升,吸納海內外人才,也是一項帶動人口增長的選項。人才來港,當局也應積極吸納他們一家來港,他們家人和下一代也有助紓緩人口的壓力。
配合「數字中國」推大灣區數碼經濟
作者:黃錦輝2023-06-05
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地推動「數碼經濟」發展,可藉此參與「數字中國」建設,促進香港與內地社會融合,特別是可以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
國情教育加科普,促大灣區青年文化相通
作者:黃錦輝2023-05-30
持續撥亂反正,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對於現時的香港極為重要,而且在推行時要廣要深,必須多元化。以下是筆者分別在「科學」、「技能」、「安全」等科普教育範疇上的建議和意見。
ChatGPT準確生成內容 有賴準確用戶提示
作者:黃錦輝2023-05-24
老師應該動動腦筋,教導學生如何善用ChatGPT來提升學習效率,及更重要的是裝備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善用生成式AI 3大問題不可忽視
作者:黃錦輝2023-05-18
香港在生成式AI的發展,有條件處於世界較前位置。因此,香港官、產、學、研各界應該攜手合作,設法杜絕「數據偏頗」、「錯誤提示」及「不負責任」3大問題。
提升研究產出效率 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作者:黃錦輝2023-05-16
香港的基礎研發表現出色,世界認可,不過在研究產出效率的表現仍然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