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科技企業騰訊控股主要創辦人陳一丹在灼見名家三周年論壇「2018施政新思維」上,討論對教育創新的思考和心得。
陳一丹談到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指出人工智能會把部分工作崗位自動化:「原來從事這些工作的勞動者,可能要花費數年的時間,才能掌握新的就業技能。這一落差導致我們一直在調整,卻從未完全適應科技的挑戰,人工智能只是冰山一角。」陳一丹認為,失業、貧困、不平等、甚至暴力,這些困擾社會發展的問題,歸根究柢,是人的問題,是部分人群的技能、觀念與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落差愈來愈大而衍生出來的問題。
面對社會的徬徨和不安,陳一丹認為,教育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歷史上的教育,曾經是屬於小部分人的特權。現代社會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把特權打破,人人可受教育,開啟民智,讓受教育權成為基本人權。」因此,陳一丹設立「一丹教育研究獎」,希望建立匯集智慧的平台。他提到,今年的一丹教育研究獎頒給了史丹福大學的Carol Dweck教授,表彰她對教育科學的傑出貢獻。她提出的成長型心態概念,將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融匯在一起,指出智力與心理之間的互動關係,讓現代教育向更科學的方向邁出扎實的一步。
未來教育在於開啟心智
他認為教育是實踐。若投資於教育,很可能是一個社會、一個經濟體最有效、回報最高的長期投資。他着手進行研究後,才發現對教育的了解十分有限。「了解愈多、思考愈多,我就愈感覺到我們對教育的理解仍然有限;教育是科學,教育本身是有客觀規律存在。學堂的形式、教授的內容、學習的效率,在漫長的歲月中沒有出現本質改變,因為我們對教育本身規律的理解有限。」
他指出,教育面臨創新的需要和契機。從目前的教育創新項目中,Coursera、Udacity、奇點學校等MOOC方式的流行,再如電子遊戲、虛擬現實──擴增實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等等。還有一些著名大學也加入到教育實驗的行列,如史丹福大學正在進行的終身教育實踐。
隨着社會的進步,未來的教育不會再局限於高效傳遞知識,而是開啟心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指出,教育會循着科技的進步和社會形態的變化不斷調整出最佳的狀態。「教育本身不是一切努力的目的,只是我們追求社會的穩定長久發展、回歸人本身的幸福,所必須的過程和手段。」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