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博士在灼見名家三周年論壇「2018施政新思維」上,討論十九大對於中國30年有什麼影響,以及對對香港有什麼重要的啟示。
鄭永年談及中國政黨的用人模式時指出,「西方一直是以人設事,中國共產黨不一樣,要先決定做什麼事情,再找怎樣的人,這從毛澤東時代開始就已非常明顯。」因此每次黨代表大會的人事變動,都變相是確立黨的使命。
數年後,中國共產黨將迎來100周年黨慶,中共定下兩個目標,第一、全面小康社會;第二、減少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鄭永年認為,中共對於第一個百年任務已經完成得差不多,沒有多大懸念,「只要把GDP從9,000美金上升到11,000美元便可。」鄭永年指出,十九大中提到的兩個十五年,第一個就是GDP增長,「2020年到2035年達到5%經濟增長,人均GDP希望達到3萬元」,從十八大以後,習近平規劃的不是他兩個任期,鄭永年認為是關乎民族復興。鄭永年指出,世界銀行100多個國家,除了中東那些國家、亞洲四小龍,其他的發展都偏離當時中國的歷史背景。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體量是日本的兩倍,乘著一帶一路的機遇,中國將走出去,不只是為其他國家完成基建,也是完善自己的經濟發展,鄭永年認為中國這種大陸性經濟體頗有潛力。第二個十五年則從2035年開始逐漸建立中國的民主。「西方的政黨當選是憑選票的,當選者要許諾選民,回過頭來要看他的使命有沒有達到。」
另一方面,中共的制度建設和政治改革備受關注。鄭永年認為,目前左右派各有定義,以制度為心的改革方案尚未出現。
對於原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退下來,鄭永年認為有深刻的含義,這代表黨內「七上八下」的潛規則已被輕易破壞。有指中國政治不透明,鄭永年說:「如果你了解文化,它比西方政治更好預測,至少出不了特朗普。」
對於第二個十五年的目標,建立民主機制,鄭永年認為是循序漸進。「你到中國鄉下去看一下,要人均GDP10,000美金的人,再看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所以說民主需要社會經濟基礎。」
談及十九大對香港的影響,鄭永年以內地房屋70年使用權的例子打個比方,他說,「70年到了又延長70年,中國世界永遠是這樣的。」對於香港,鄭永年肯定香港在金融、人才和國際化的優勢。「香港的優勢不會丟,這不是幾十年能建立出來的,上海要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根本沒可能。」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