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無大志的新人類

與其指責年輕人胸無大志,不如切實檢討年輕人何以意志消沉,努力營造一個年輕人有志可伸的環境。愈多年輕人有怨氣,社會就愈難安寧。

9月底,在屯門開售的樓盤中,發展商推出大學生「首置」計劃,以超低首期協助大學生置業。雖然所提供的15個單位,對於龐大的需求量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也算是表達了對年輕人的關懷。

青年置業靠父幹

香港樓價高昂,能夠置業的年輕人,很多都要靠父母的資助。而資金頗多是父母把自己的物業抵押套現得來的,由於這種情況愈來愈普遍,金管局日前作出警告,這樣會削弱家庭對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但眼看樓價不斷飈升,當不買的風險大於買的風險時,很難說這不是理性的選擇,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成功買樓的年輕人,主要不是靠苦幹,而是靠父幹。而沒有父幹可靠的年輕人,就只能望樓興歎。不覺間,年輕人就形成了兩個類別:有樓的、無樓的。有樓的,即使做了樓奴,若幸運的話,可以得益於資產不斷升值;無樓的,租金不斷上升,受害於資產的升值,日子愈來愈難捱。

低欲望社會的危機

沒父幹可靠的年輕人,能沒有怨氣嗎?他們的怨氣,整個社會都要付出代價。代價之一是,無望買樓的年輕人,很容易就落到胸無大志的境地。大學生申請公屋,已經不再是新聞,甚至成了常態。本來,在香港這個知識型經濟的社會,文憑有價,但大學生還未畢業,就已打定輸數向下流,這個警號,不可不察。若任由這個情況繼續下去,恐怕香港會步日本的後塵,進入低欲望的社會。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會──胸無大志的時代》中指出,日本現在已經陷入低欲望社會,年輕人的普遍現象:不結婚、不生育、不買樓,有些甚至不出門。現時香港的大學生如此熱衷申請公屋,看來我們也正步向胸無大志的時代。

香港只有五分之一的高中生能踏足大學門檻,按理,他們也曾努力過,如此辛苦才能進入大學,本來就應該對前景充滿信心,但卻要申請公屋來做生活保障,到底是甚麼令大學生如此胸無大志?安居始能樂業,連當樓奴都當不起的年輕人,在捱貴租與住公屋之間,還有甚麼選擇的餘地!申請公屋,不是最理性的選擇嗎!

有富豪指責年輕人不肯少看電影、少去日本,以至儲不到首期。說得多輕鬆呀!若少看幾場電影,少去幾次旅行,就可以儲到首期,誰不甘心樂意地去儲錢呢!現實是,無論怎樣省吃儉用,儲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樓價的飈升,連做樓奴的資格都沒有。反正買不到樓,難道日日困在蝸居中發愁嗎,不如去旅行散心算了,期待下一次的旅行,起碼也算是有個目標吧!

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

9月底,前特首曾蔭權因行政長官收受利益罪受審。若他做了不應該做的事,當然應該受罰;但若他不做應該做的事,是否更應該受罰?大夫無私交,一個理應服務全民的特首,卻毫無忌憚的與富豪交往密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富豪,思想自然也易受富豪的影響。在他任內,樓宇供應量大減,種下了樓價颷升的禍根,難道與他跟富豪的私交毫無關係嗎!但他何曾因此而受到檢控?

大學生申請公屋成風,父母資助子女買樓成了常態,可見樓價高的問題,已到了一個何等嚴峻的地步。與其指責年輕人胸無大志,不如切實檢討年輕人何以意志消沉,努力營造一個年輕人有志可伸的環境。愈多年輕人有怨氣,社會就愈難安寧:我不好,你也休想有好日子過。這種心態成了社會的隱患,隨時伺機而動,令有樓的、無樓的,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

佔中雖然已過了3年,但它的幽靈,並未走遠。若市民繼續不能安居,社會的不公義繼續下去,下一次的動亂,並不會太遠。為政者萬不可掉以輕心!

施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