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以777票勝選並獲中央任命為香港第五任行政長官。未來五年,是香港踐行一國兩制的關鍵時刻,也是所謂的十字路口。
如果她能順利做滿五年,就是到了回歸25周年,「五十年不變」的中期。很清楚,倘若這五年政府治港現狀得不到根本改善,而內地尤其是鄰近城市持續飛躍,香港的「制度優勢」不但得不到彰顯,反而負面和消極因素突顯。
故此,香港的主流社會都期望林鄭月娥治港有成;相信,民主派中的有識之士亦作此想。當下,為林鄭月娥出謀者有,劃策者亦不少,也不少泛民中人。問題是,可否切中時弊?
例如,相當多文章分析時下香港的各種問題以及各種挑戰,既有表明現象激烈的,也有內裏深層結構矛盾,概括而言,有曰,三大矛盾:建制和非建制矛盾,行政和立法矛盾,香港與內地矛盾;四座大山:青年,司法,教育和媒體;五大難題:低民望,熱廚房,缺人才,高樓價和少公屋。事實上,這一大堆問題,也沒有嚇住林鄭,她的競選政綱洋洋灑灑,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問題是,主題在哪裏?重點在哪裏?要害在哪裏?突破口在哪裏?一個任期的五年時間很短,一晃眼就過去了。董建華說過要做很多事,曾蔭權也開了不少支票,梁振英的具體承諾也不少,但是,能夠埋單的又有多少?這當中,要承認不是他們決心不大行動不努力,而是客觀阻力太大或者客觀條件不具備。相信,房屋土地問題,是梁振英政府最想解決也最努力的工作,被指「盲搶地」正說明了其中的辛勞。但是,市民還是不滿意,一方面過去五年樓價升幅還是驚人的,雖然祭出辣招;一方面公屋輪候冊還是在不斷延長,住劏房也有增無減;而政府的生地的儲備並沒有太大增加。
自然,政爭白熱化不但使到梁振英政府不能集中力量找地建房,而且直接阻撓各種開闢生地的努力,是重要原因;而市場對房屋的剛性需求的強度,也出乎預料之外。辣招雖然擋住相當部分內地的購買力以及香港本地的炒家,但是香港本身的需求還是遠大於供給。不管怎麼說,房屋土地問題的未解決,遺留給了林鄭月娥。
直奔主題 幾重效果
好了,未來五年治港,千頭萬緒,林鄭月娥如何「彈鋼琴」呢?筆者但願她扔掉她那份競選政綱,或者把政綱交給她的政務司長和財政司長,各個音符都點一下,而林鄭自己呢,要直奔主題,直奔重點,直奔要害,重錘打下去。
事實上,直奔主題,還為了立竿見影。直奔主題要害,從哲學上講,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綱舉目張。而從政治層面看,林鄭月娥需要盡早撕去被污名「低民望」的標籤。固然,曾俊華的民望是因管治權之爭被「高」起來,心水清的市民都不會相信一個「hea」住做的無所作為的財爺。但是,在香港這種泛政治化的氛圍,林鄭更需要通過做立竿見影的事實,來盡早取得市民的信任。所以,那些指點她去碰那些的「結構性矛盾」之手,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糊塗蟲。香港的結構性矛盾,既然是結構性,就是長期日積月累下來的癥結,要解決並無捷徑可走,有些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功夫去潛移默化。目前的政治環境,不允許她在這些方面投放主要精力。
那麼,林鄭月娥7月1日上任後的主題是什麼,就是造地,就是通過開闢棕地,綠化地,郊野公園邊緣地帶,還有填海,增加政府的土地儲備。通過此,告訴市場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就是原來政府十年建屋計劃和2030+計劃放出的土地不足的信息,將得到改變。第一,香港其實不缺地,麵粉供應是充足的,麵包也不會越賣越貴。第二,政府有地在手,必定是「有序供應」,政府不會打爛樓市。政府只會使到樓市健康成長。
相信,林鄭月娥在上任頭半年,就能夠凝聚社會共識,第一時間動手儲備生地,那麼必然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香港樓市在收到未來政府土地供應充足的信號後,剛性需求會受到舒緩,怕樓價飛升而提前買樓的購買力自然會放緩。而政府土地儲備多了,建設公屋的速度也會加快,基層基於上樓的情緒也會舒緩。
自然,這個工作不易做。首先,包括政府公務員在內的有樓階層,往往帶有樓價「患跌不患升」的心態,更怕樓價如03年那樣大跌,事實,在內地擁有巨大購買力的今天,香港樓市大跌的機會基本是零,政府有「減辣」等多種招數,香港樓市是「防跌易壓升難」其次,是來自擁有大量土地儲備地產商的阻力。對此,相信林鄭應該可以說服他們,因為地產商也不能只看眼前,如果政府不開發土地那他們將來也沒有生意做了。最後,林鄭也可以說服民主黨等長期關注基層利益的泛民共同行動,並以此作為修補社會撕裂的實際平台。
最重要的是,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關鍵是地,有地有一切。林鄭有地,不信民望不高。
原刊於獨家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