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率操縱指控不是答案

中國會否被美國指控為滙率操縱國?謎底即將揭曉。美國財政部按慣例將在4月15日發布特朗普就職後首份《國際經濟和滙率報告》,評估主要貿易伙伴的滙率政策。全球經貿、金融界人士正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滙率問題已成為近來中美經貿關係的焦點。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揚言,上任首日就將指控中國為滙率操縱國。3月底,他重申,其「中國就是滙率操縱的『總冠軍』」的看法沒有變。我們希望,剛剛結束的「習特會」,能有助於雙方在此問題上充分交流,在未來謀求共識。 其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操縱滙率,美國有其自定的標准。判定滙率操縱需滿足三個條件: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經常項目盈餘占其GDP比重超過3%;持續實施單邊外滙干預,通過買入外國資產促使本幣貶值,且買入規模在一年中達到其GDP的2%。   中美兩國已結成「命運共同體」 按此標準,很難得出中國是滙率操縱國的結論。中美雙邊貿易順差雖遠超200億美元,但已經在逐步縮小;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重已從2007年約10%的峰值顯著收窄,降至2016年的1.8%;最近一年多,中國央行在外滙市場賣出大量外滙儲備,避免人民幣過度貶值,操作方向與構成操縱的要件恰恰相反。因此,2016年10月,奧巴馬任期內最後一份評估報告,並未指控中國為「滙率操縱國」,並指出,中國支撐人民幣滙率的努力是為了防止本幣快速貶值從而傷及全球經濟。 美國數任前任財長,從勞倫斯·薩默斯(Lawerence Summers)到剛剛卸任的傑克·盧(Jack Lew)等都指出,當前中國並不符合滙率操縱國的標准。當然,變數猶存,特朗普素來不按常理出牌,況且他在競選期間和上任後頻頻就滙率問題向中國發難,中方應做好預案。 操縱指控其實並非美國新招數。從1988年開始,美國財政部每年兩次就國際經濟形勢和滙率政策向國會提交報告。從1992年至1994年,中國曾五次被指控滙率操縱,但美方並未實施貿易制裁;此後,在人民幣漸進升值期間,美方一直認為中方人為壓低人民幣滙率,但均未貼上滙率操縱的標簽。其實,在WTO多邊框架下,美國也未再將任何國家列為滙率操縱國。 說到底,滙率操縱指控是「表」,美國急於縮減大幅貿易逆差才是「裡」。中國是其貿易逆差的第一大來源。據美國商務部統計,目前,美國貨物貿易逆差中,約47%來自中國。但是,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並不能扭轉中美貿易失衡。倘若美國以指控中國滙率操縱為由,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懲罰性的高額關稅,反而可能激發貿易戰,甚至等於「經濟斷交」,這不僅對中美而言將是「雙輸」的結局,還可能損害尚在艱難復蘇中的全球經濟。 中美貿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這的確是客觀事實,但是,這主要是全球產業布局、國際分工以及中美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不同所致。在中美雙邊貿易中,中方在貨物貿易上是順差,在服務貿易方面則是逆差。人民幣滙率並非中美貿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實證研究證明,人民幣貶值已不能起到刺激中國出口的作用。中方也無意於此。相反,改善貿易失衡一直是中國的政策目標。努力改善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不是中國屈從外部壓力的結果,因為它不僅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 中美雙方均應客觀分析雙邊貿易失衡的復雜成因,並在平等對話、溝通協商的基礎上相向而行,采取改善貿易失衡的建設性措施。否則,滙率操縱問題就可能成為年復一年籠罩在中美經貿關係上的烏雲。 對於中國而言,需要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金融等服務市場,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特別是服務業壁壘。治本之策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如此,中國才能降低對外需的依賴,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提升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需求。中國企業擴大到美國直接投資,不僅有利於緩解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還可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此外,中國還可加快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增加滙率彈性,以免授人以柄。斷不可一遇衝擊,便暫停改革。 對於美國而言,特朗普希望振興制造業,改善貿易失衡,更應該求助於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國際協調。美方應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特別是擴大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而不是動輒訴諸貿易保護主義,哪怕以此作為談判籌碼也將損害彼此信任。 中美經濟關係,尤其是近6000億美元的兩國貿易額,是兩國關係最堅實的「壓艙石」。這種關係經近40年努力方才行成,應倍加珍惜。滙率問題前景取決於中美各自宏觀經濟前景。倘若中國經濟增速不斷探底,美元又持續走強,貿易爭端就將激化。為避免這種不利局面,雙方均應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推進結構性改革,一道走向繁榮。滙率爭議其實表明,中美兩國已結成「命運共同體」。 原刊於2017年4月10日出版的《財新周刊》第14期社評,獲作者授權發表。

中國會否被美國指控為滙率操縱國?謎底即將揭曉。美國財政部按慣例將在4月15日發布特朗普就職後首份《國際經濟和滙率報告》,評估主要貿易伙伴的滙率政策。全球經貿、金融界人士正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滙率問題已成為近來中美經貿關係的焦點。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揚言,上任首日就將指控中國為滙率操縱國。3月底,他重申,其「中國就是滙率操縱的『總冠軍』」的看法沒有變。我們希望,剛剛結束的「習特會」,能有助於雙方在此問題上充分交流,在未來謀求共識。

其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操縱滙率,美國有其自定的標准。判定滙率操縱需滿足三個條件: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經常項目盈餘占其GDP比重超過3%;持續實施單邊外滙干預,通過買入外國資產促使本幣貶值,且買入規模在一年中達到其GDP的2%。

 

中美兩國已結成「命運共同體」

按此標準,很難得出中國是滙率操縱國的結論。中美雙邊貿易順差雖遠超200億美元,但已經在逐步縮小;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重已從2007年約10%的峰值顯著收窄,降至2016年的1.8%;最近一年多,中國央行在外滙市場賣出大量外滙儲備,避免人民幣過度貶值,操作方向與構成操縱的要件恰恰相反。因此,2016年10月,奧巴馬任期內最後一份評估報告,並未指控中國為「滙率操縱國」,並指出,中國支撐人民幣滙率的努力是為了防止本幣快速貶值從而傷及全球經濟。

美國數任前任財長,從勞倫斯·薩默斯(Lawerence Summers)到剛剛卸任的傑克·盧(Jack Lew)等都指出,當前中國並不符合滙率操縱國的標准。當然,變數猶存,特朗普素來不按常理出牌,況且他在競選期間和上任後頻頻就滙率問題向中國發難,中方應做好預案。

操縱指控其實並非美國新招數。從1988年開始,美國財政部每年兩次就國際經濟形勢和滙率政策向國會提交報告。從1992年至1994年,中國曾五次被指控滙率操縱,但美方並未實施貿易制裁;此後,在人民幣漸進升值期間,美方一直認為中方人為壓低人民幣滙率,但均未貼上滙率操縱的標簽。其實,在WTO多邊框架下,美國也未再將任何國家列為滙率操縱國。

說到底,滙率操縱指控是「表」,美國急於縮減大幅貿易逆差才是「裡」。中國是其貿易逆差的第一大來源。據美國商務部統計,目前,美國貨物貿易逆差中,約47%來自中國。但是,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並不能扭轉中美貿易失衡。倘若美國以指控中國滙率操縱為由,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懲罰性的高額關稅,反而可能激發貿易戰,甚至等於「經濟斷交」,這不僅對中美而言將是「雙輸」的結局,還可能損害尚在艱難復蘇中的全球經濟。

中美貿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這的確是客觀事實,但是,這主要是全球產業布局、國際分工以及中美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不同所致。在中美雙邊貿易中,中方在貨物貿易上是順差,在服務貿易方面則是逆差。人民幣滙率並非中美貿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實證研究證明,人民幣貶值已不能起到刺激中國出口的作用。中方也無意於此。相反,改善貿易失衡一直是中國的政策目標。努力改善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不是中國屈從外部壓力的結果,因為它不僅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

中美雙方均應客觀分析雙邊貿易失衡的復雜成因,並在平等對話、溝通協商的基礎上相向而行,采取改善貿易失衡的建設性措施。否則,滙率操縱問題就可能成為年復一年籠罩在中美經貿關係上的烏雲。

對於中國而言,需要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金融等服務市場,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特別是服務業壁壘。治本之策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如此,中國才能降低對外需的依賴,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提升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需求。中國企業擴大到美國直接投資,不僅有利於緩解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還可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此外,中國還可加快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增加滙率彈性,以免授人以柄。斷不可一遇衝擊,便暫停改革。

對於美國而言,特朗普希望振興制造業,改善貿易失衡,更應該求助於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國際協調。美方應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特別是擴大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而不是動輒訴諸貿易保護主義,哪怕以此作為談判籌碼也將損害彼此信任。

中美經濟關係,尤其是近6000億美元的兩國貿易額,是兩國關係最堅實的「壓艙石」。這種關係經近40年努力方才行成,應倍加珍惜。滙率問題前景取決於中美各自宏觀經濟前景。倘若中國經濟增速不斷探底,美元又持續走強,貿易爭端就將激化。為避免這種不利局面,雙方均應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推進結構性改革,一道走向繁榮。滙率爭議其實表明,中美兩國已結成「命運共同體」。

原刊於2017年4月10日出版的《財新周刊》第14期社評,獲作者授權發表。

胡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