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官全面壟斷特區政府

特首率領的三司十三局,實際上都沒有人事權和財權,完全被政務官員架空了!

給林鄭應有的空間

林鄭月娥當選之後,正如所料,反對勢力馬上向她開炮。就算愛國愛港陣營,也對她周來的言論,有不少的意見,十分糾結,私下紛紛議論:林鄭究竟是什麼人?她的屁股坐在哪裡?

無可諱言,林鄭很多舉措,都有點出乎意料之外,使愛國愛港人士不知如何反應。但是她是中央支持,並由選委選出來的特首,我們要尊重這兩點,和它的結果,這是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

「風物正宜放眼量」,林鄭才剛被中央任命,正式當上了候任特首,反對勢力不給她空間,不給她蜜月期,我們更要給她空間,給她蜜月期。

這注意,我這「空間論」並非像曾鈺成那樣,鼓吹中央什麼都不管,慘痛的經驗證明,中央撒手不管等於騰出空間讓反對勢力擴張。所以每當我方稍佔上鋒,便有人跳出來喊大和解。

無論如何,我們千萬不要像反對勢力那樣,此刻便輕易給林鄭定性,說她怎樣怎樣。要聽其言,觀其行,走着瞧。但她也不是不能批評的,不妨是其是,非其非;對事,不對人。

她的路線錯了怎麼辦?那是中央和選委看錯了人,我們要相信香港市民,相信中央和林鄭糾錯的能力,錯誤的路線是走不遠的。

她挑錯了班子怎麼辦?那是林鄭看錯了人,錯得太離譜的話,中央不會任命。總的來說,用錯了人她自己會吃虧的,要是她不處理,我們同樣要相信香港市民,相信中央,班子是可以換的,沒有什麼大不了。

這中間當然會有些折騰,這是難免的事。「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世上的事物從來都不是直線發展的,因此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也不是直線。經過折騰之後的結果,往往更為穩當扎實。

這次特首選舉顯示,中央對香港的情況已經看得很透切,該出手時,會毫不猶豫地出手,有了這定海神針,起不了大風浪的。

政務官的壟斷

今天香港的行政體制,已經發展到成為只有政務官員才懂得操作的系統。所以今次特首選舉,除了被安排插科打諢的胡國興之外,林鄭月娥和曾俊華,甚至連入不了閘的葉劉淑儀,都是前政務官。更不說之前的曾蔭權,也是政務官。

這一方面是英國人撤退前刻意安排的結果,同時也是於回歸之後,政務官員不斷鞏固和深化所致。

港英年代的總督,都是來自英國的政務官。雖然如此,那時的部門首長,並非全都是政務官,很多來自專業體系。我清楚記得,港英時期有一個地政司,名字和我一樣,他是工程師出身。而保安司,則幾乎一定來自紀律部隊。但到回歸前夕,部門首長則已經是清一色政務官了。

回歸初期,因為「直通車」的關係,所有司局長都是政務官。到第二屆政府,董建華於連任之後改為以政治任命官員為部門首長的問責制,政務官於常務秘書到頂,但是實際上,絕大部份的司局長仍然來自前政務官。至此,政務官實際上已經全面壟斷特區政府,直到今天。

問責制開始不久,梁錦松如常找我腦震盪,他指着身邊一個助理,一個新聞官(兩人都是政務官,其中一個是譚志源,今天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苦笑地對我說:「這就是整個財政司了!」

於此可見,今天的司局長,不單是孤掌難鳴(與他一起的政治任命人員只有一名副局長,和一名政務助理,司長更不配副職),同時更沒有該部門的財權和人事權,兩者都操在常秘手上;人事權最由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抓,而他不光是公務員,而且當完政治任命的局長之後,如未到退休年齡,還可以通過旋轉門重回政務官系統。

特首率領的三司十三局,實際上都沒有人事權和財權,完全被政務官員架空了!

劉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