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狀衰落中,追求「美好人間」

新政府還剩下五分之四的執政期,有足夠的時間,調整政策優先次序,努力再出發。

(一)在清算舊帳中打轉

面對當前美國特朗普難以逆料的政策,內有兩岸關係的僵局,外有佛里曼提出的全球化、氣候變遷與科技進展三股力量的撲面而來,政府與民間如只能「維持現狀」,就是使台灣一天一天走向衰落;終至無法逃脫被淘汰的結局。台灣只有一個選擇:凝聚國內共識與力量,共同往前衝,這隻青蛙才能有機會跳出「小確幸」的溫水,頭腦變清醒,行動變快速。新政府執政十個月以來,陷入的「清算情結」—算舊仇、追舊帳、審舊案,是優先次序的錯置;所提的一些新法案說帖,也立刻引發了世代、勞資、宗教、地區及各階層間的疑慮;進一步地擴大了原本缺少互信的社會,以及更多的對立,一例一休引起的爭議,更是火上加油。這真是情何以堪的2017年的台灣之冬。

(二)「缺」與「不缺」

台灣社會缺什麼?不同的產業、不同的時間,這個答案可能是缺水、缺電、缺土地、缺人才、缺資金、缺立法、缺市場、缺工作、缺創新…。面對這些「缺」,執政者從不缺產業振興方案、自由貿易區方案、都更方案、廢核方案、年金方案、長照方案…但是所有這些方案都因政治對立而接近停擺,或者是被利益團體分割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很難使人相信台灣經濟由權威主導(1980年代)變成民粹主導(1990年代)後,其衰落會如此地快速。台灣最「不缺」的就是「爭議」。各種爭議包括了課綱、年金、低薪、工時、司法、稅率、肥貓、獨佔、壟斷、房價、電費、統獨、服貿、陸資、陸生……數不清,也講不完。五個當前令台灣產官學界窒息的現象是:

(1)國內政黨之間缺少共識。

(2)兩岸之間缺少互信。

(3)政治人物缺少包容與謙卑。

(4)社會氛圍缺少和諧與妥協。

(5)對國家前景缺少堅強有力的領導方向。
這些缺失的綜合結果使台灣將難以扭轉這一蹶不振的頹勢。

(三)人間的美好

社會當前能夠凝聚共識,產生互信的,當然不會是政治人物,而必須是要靠社會清流、教育工作者、社會志工、退而不休充滿愛心的年長者、以及宗教領袖。近日再讀星雲大師的《慈悲思路‧兩岸出路》,這本書實在是治療台灣社會及兩岸對立的的一帖良方。讀完後可以歸納出五種值得大家追求的「美好人間」:
(1)人間有一種願景,稱為美好社會。

(2)人間有一種覺醒,稱為捨得放下。

(3)人間有一種堅持,稱為消除仇恨。

(4)人間有一種希望,稱為和平相處。

(5)人間有一種美德,稱為慈悲智慧。

作者在書中指出:「我一生愛中國、愛台灣、愛中華文化。假如我們兩岸慈悲,共同以中華文化救台灣,還怕未來沒有出路嗎?藍綠兩黨如果也有慈悲,還怕未來沒有有好的希望嗎?」近年來自己常在海內外的演講中,向政商領袖建議:要花七八成的精力、時間、資源,來創造及追求新機會;剩下的二三成,則清理過去剩下的毛病與弊端。新政府還剩下五分之四的執政期,有足夠的時間,調整政策優先次序,努力再出發。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