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侵犯產權錯案該如何起步

落實產權保護自可先易後難,分步邁進。當前人們還期待,有令人信服的具體事例以增強信心。「商鞅變法,立木賞金」,一個典型判例勝過一打文件。
封面圖片:民營企業家作為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理應鼓勵和保護,即使少數人在改革早期因經營不規範引發問題,也需要以歷史和發展眼光予以對待,不盲目翻舊賬。(亞新社圖片)
 
產權保護頂層設計文件發布已滿百日。中央數度督促,地方也開始出台落實文件。在剛落幕的2017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從政法執行的角度,對這一任務作出部署,並重申:「堅持有錯必糾,積極穩妥地甄別、糾正一批侵犯企業產權的錯案。」這正與2016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表述前後銜接,引發輿論熱烈反響,足見人心所向。相信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產權保護也會成為最受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
 
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下稱《意見》)是產權保護頂層設計的綱領性文件,2016年8月底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11月對外公布。《意見》突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平等保護原則,要求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嚴格規範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序,審慎把握處理產權和經濟糾紛的司法政策。
 
在糾正冤案方面,《意見》要求對涉及重大財產處置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民營企業和投資人違法申訴案件依法甄別,確屬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的錯案冤案,應依法予以糾正並賠償當事人的損失。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舊法之間從舊兼從輕等原則,以發展眼光客觀看待和依法妥善處理改革開放以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
 

商鞅變法,立木賞金

 
有《意見》在前,目前需要法律實操環節做更務實的考慮。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孟建柱書記強調:「對改革開放以來各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因經營不規範引發的問題,要以歷史和發展眼光予以對待,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從舊兼從輕等原則公正處理,不盲目翻舊賬。對已過追訴時效的,不再追究。罪與非罪不清的,實行疑罪從無。堅持有錯必糾,積極穩妥地甄別、糾正一批侵犯企業產權的錯案。」這就明確了依法保護產權、糾正錯案的法律原則。
 
據此精神,則處理經濟案件應堅持謙抑理念,包括對通過民事、行政法律手段就能妥善處理的經濟案件,不使用刑事強制手段;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等界限,准確把握經濟違法行為入刑標准,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對涉嫌違法的企業和人員,依法慎重決定是否采取拘留、逮捕和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樹立善意理念,確實需要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要嚴格依法進行,防止超標的、超範圍,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對已經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產,要嚴格區分違法所得與合法財產,對違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繳、上交國庫,對合法財產依法盡快返還。
 
這些主張如果能落到實處,定會深得業界之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益及長遠。
 
落實產權保護自可先易後難,分步邁進。當前人們還期待,有令人信服的具體事例以增強信心。「商鞅變法,立木賞金」,一個典型判例勝過一打文件。文件發了,領導表態了,倘若執行一直停留在文件、表態層面,各地政府公信力將會受損。如果說冤假錯案多年堆積,頭緒繁多,地方政府一時不知從何下手,那就應揀選社會影響大、辦案具有示範意義、足以彰顯地方政府決心和誠意的大案、要案。主政者應多想想當事人度日如年的煎熬和痛苦,多想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為這些案件付出的沉重代價,將如今糾正錯案的壓力和被動,化作今後依法辦案、最大限度避免錯案再度發生的動力和警示。
 
應該承認,甄別、糾正錯案還面臨一些「瓶頸」問題。《意見》發布後,最高法院制定了兩份關於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文件,規定了基本原則和工作程序,但是,很多規定仍需進一步細化,既可為地方司法提供操作規範,又可減少司法人員的顧慮。細節決定《意見》落實的質量。這也正是孟建柱強調的「抓緊制定務實管用的實施細則」的題中應有之義。這需要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協調一致,共同推進。
 
強調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平等原則保護產權,糾正錯案,同時也必須嚴格區分辨清真相,防止混水摸魚。當前金融領域正進一步加強監管,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2月10日在全國證券期貨工作監管會議上表示,「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某些「資本大鱷」可能正有民營身份,不過,黑箱操作的「資本大鱷」,與守法經營的民營企業家有著本質不同。
 
民營企業家作為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理應鼓勵和保護,即使少數人在改革早期因經營不規範引發問題,也需要以歷史和發展眼光予以對待,不盲目翻舊賬。然而,對金融界一些持續突破監管紅線、顯著違法違規、對市場造成極大破壞性的新式「資本大鱷」,則不僅不可姑息縱容,而且必須繩之以法。當前,依法嚴懲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的「大鱷內鬼」,與嚴格落實產權保護制度,均為今年的重要任務。讓中國邁向法治社會,就要步步為營見到行動成效。
 
原刊於2017年2月27日出版的《財新周刊》第8期社評,獲作者授權發表。

胡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