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安毋躁看休養生息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不帶貶意,並非「放軟手腳唔做」,而是一種管治哲學
封面圖片:特首參選人曾俊華(亞新社)
 
特首選戰雖然還未進入提名期,但暗中較勁已經開始。兩名「主要」參選人曾俊華和林鄭月娥盡量避免攻擊對手,雙方陣營都保持克制;反而外圍「支持者」更賣力,不時發表針對性的言論,目標主要是對準曾俊華。
 

親中陣營不斷發炮

 
曾俊華宣布參選之後,翌日的愛國報章都冷處理,把報道放在不起眼位置,篇幅也甚少。相比林鄭月娥宣布參選之後的大篇幅連續幾版報道再加特稿,從報道的處理手法來看,明眼人都看得出愛國陣營在捧誰貶誰!
 
以《文匯報》為例,1月20日有關曾俊華的報道放在第15版的下半部,報道標題特別強調「曾俊華稱『8.31』決定『不是我們立場』」,旁邊附上「微觀點」短文,題為「『8.31』須堅定 豈能『hea答』」,文章說「在政改期間任特區政府第三把交椅的曾俊華,怎能夠說『8.31』『不是我們的立場』?豈不否定中央的權力?」指控嚴重,罪名極大。曾俊華還未知能不能入閘,但親中陣營已不斷向他「發炮」,而傳達的信息很清楚,就是想說明曾俊華在政治問題上立場不穩。
 
愛國報章以外,另一連番「暗批」曾俊華的是梁振英,第一次出招是梁在上周三施政報告記者會上,他主動提及上屆政府在2011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的「6000元計劃」:「喺度我附帶講一句,當年派6000蚊嘅時候人人有份,我嗰6000蚊到今日冇攞,仲喺庫房……所以呢個係理念嘅問題,我認為我哋以有限嘅資源,應該照顧社會上有需要照顧嘅老人家。」以上一段話,隱含的意思應是「財爺」理財不力,不應該派錢,而應把資源放在幫助老人身上。
 
當年應否每人派6000元,確是「理念嘅問題」:還富於民,是政府應有之義,財政有盈餘,不應全部放在庫房,一般做法,是應該放在社會投資,如基建、人力資源,為長遠競爭力打好基礎;當然也可以放在安老扶貧,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社群,令社會更和諧。當年的預算案是錄得巨額盈餘,時為財政司長的曾俊華原意是把6000元注入強積金戶口,但引起議員——主要是建制派議員——不滿,認為注入強積金不能立即惠及市民,不如直接派錢,當年民建聯和新民黨葉劉淑儀都要求直接向市民派錢。
 
特區政府的預算簡單易明,主要是收支帳,年底結數時盈餘大增,意味政府在收入上「收」得太多——既然「收」得太多,退回給市民,由他們決定如何支配使用,試問有何不妥?而且,每人派6000元的錢不是扣減了老人福利或其他福利開支而來,即是說派錢不會影響政府的老人服務。關懷老人福利情操高尚,但以派6000元而暗指忽略了照顧老人,則非常牽強且欠缺說服力。
 
另一次「暗批」,是梁振英出席商業電台的訪問,他說「休養生息及無為而治只會令經濟落後於競爭對手,而競爭對手不停步,結果係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曾俊華當晚即在facebook反駁,指「休養生息」意思是「停止內耗……讓社會休養生息,不單止是大部分香港人的心願,也是香港繼續前行的出路」。
 
曾俊華自表露了有意參選特首之後,即遭某些人批為過去在政府內「hea做」、無所建樹、做事「縮骨」,而梁振英抓住曾俊華說「休養生息」,就有連上「hea」的意思,而梁振英所說的「結果可以想像得到」,不說自明,一定是後果堪虞。
 

休養生息非停下來 而是恢復元氣

 
翻看歷史,「休養生息」在我國歷朝都帶正面意思(語出唐代韓愈《平淮西碑》),有安定人民生活、令經濟力量得到恢復發展之意。休養然後生息非停下來「hea」,而是在社會動盪之後讓人民恢復元氣,以利日後的發展。
 
至於「無為而治」,同樣不帶貶意,並非「放軟手腳唔做」,而是一種管治/管理哲學。批評「無為而治」的人,應該參考《人民論壇》在2004年第七期一篇名為〈「無為而治」與現代管理〉的文章,文中說:「思考老子的無為思想,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老子『治大國如烹小鮮』,直至無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餘,實乃管理的至高境界……無為在最初原始科學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動』,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適的事不強而行之,勢必失敗的事不勉強去做……老子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不為中實現有為。」這是來自內地的演繹分析,應該不屬於「別有用心」者胡說吧!
 

當權者如能因時制宜 何須貶抑對方?

 
說過了,從港英政府年代到特區成立之後的管治,都存在「有為」、「無為」兩種不同思維,中間沒有絕對的對錯。當權的人如果能因時制宜、拿揑得當,就可以制訂「正確路線」,推出得人心的政策,又何須刻意貶抑對方?
 
曾俊華成為眾矢之的,或許說明有些人知道這名被說成是「hea做」的參選人,其實有不少潛在支持者。但不管是否同意「休養生息無為而治」,這些理念應該不會是中央「當選而不委任」的原因吧!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