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除689票的心魔 勿阻撓參選人入閘

任何先篩選才提名的做法,會嚴重損害這次選舉的公信力
封面圖片:以689票當選的行政長官梁振英(亞新社)
 
我在前文談到,大多數建制派選委抱着對中央唯命是從的心態,習慣按內地官員或權威人士的提示,作出純屬自己分內的決定。我希望他們在今次特首選舉上,嘗試做個有自由意志的香港人,按自己對各參選人的客觀評價,首先作出提名決定(見《民主派可按民主提名 建制派不應猜度上意》,刊於2017年1月18日《信報》)。
 
事隔一周,傳媒廣泛報道很多建制派選委不斷收到來自中方人士的訊息,表示林鄭月娥已獲中央祝福,要求他們一面倒地提名她為候選人;另有網媒引述建制派消息,指中聯辦已定下目標,協助林鄭月娥取得最少700票當選,理由是要確保下屆特首的認受性高於以689票當選的梁振英。

 

中聯辦的角色

 
面對中聯辦疑似協調建制派集中提名林鄭月娥一人的局面,民主派表示會全力「反操控」,並聲言不排除提名不同參選人,以促進一場有競爭性的選舉;至於如何提名或提名對象,民主派稱會視乎形勢,留待最後一刻決定。
 
中聯辦或其他中央部門和官員沒有就上述報道澄清或發表聲明。記得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今年首天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專訪中,表明中央政府會充分尊重、堅定維護香港實行的制度,不能干預純屬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事務。我曾就此撰文,建議中聯辦應考慮逐步退出區議會和立法會的選舉工作,並認真思考其未來的定位,以便更好地遵守「不干預」原則。(見《配合中央對港政策 中聯辦須重新定位》,刊2017年1月11日《信報》)。
 
上述文章沒有談論中聯辦在特首選舉上的角色,因為既然特首須獲中央信任和最終由中央委任,有關的選舉便可以理解為不是純屬香港特區自治範圍的事。因此,中央關注誰人參選以至投票前向建制人士表達其屬意人選(避免日後拒絕委任當選者產生的憲制危機),完全可以理解。
 
一般港人也接受這個「一國兩制」下的政治現實,但假如中聯辦在今次特首選舉的提名階段,便已全力介入,勸喻原本打算投票予曾俊華或葉劉淑儀的選委一律提名林鄭月娥,這個做法是否符合中央宣稱的立場,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去年底接受《紫荊》雜誌專訪時,就今次特首選舉表達下列意見:
 
.中央對行政長官的標準是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
 
.中央會觀察各參選人、認真分析和研究他們的施政理念和取向;
 
.希望選舉是理性的、健康的、是富有建設性的;
 
.選舉長遠看,要形成高度文明的選舉文化。
 

選委按自己判斷投票

 
除非直至有一位比王主任更高級、更權威的中央官員就特首選舉公開表達立場,否則我認為港人及全部選委都應該認同王光亞上述意見是代表中央立場,我在此立場的內容找不到任何人獲中央授權,而影響選委自行決定提名哪位參選人的理據。讓我進一步分析。
 
不計退休大法官胡國興,其餘3位參選人都是中央曾經委任的前主要官員,他們理應符合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這3項當特首的標準;至於港人擁護的標準,林鄭月娥和曾俊華民望正面,而葉劉淑儀是其直選區的「票后」,同樣合格有餘,他們哪一位是最合適的特首,中央可以首先在選舉期間觀察他們的表現和施政理念。
 
按王光亞表達的立場,中央應該歡迎他們「入閘」而不是在提名前便把其中一個、甚至兩個篩走;反過來說,任何先篩選才提名的做法,會嚴重損害這次選舉的公信力,令透過選舉形成高度文明的選舉文化的願景成為笑話。
 
我留意到前律政司司長、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日前提及4位潛在特首候選人時,表示擔心人數太多令候選人在首輪投票得過半數選委票當選的機會很困難,若第二輪投票都選不出特首,便會流選。她直言:「根本無可能有4個候選人,希望佢哋計算勝算後決定是否參選。」不過,承認有選委轉軚支持林鄭月娥的葉劉淑儀表明不會棄選,並發出「戰死沙場」的悲鳴。
 
必須指出,王光亞希望選舉是理性的、健康的、富有建設性的,但他沒有就候選人的適當人數表達意見。梁愛詩認為候選人四個太多的說法,則符合八三一決定包含二至三名候選人的規定。
 
假如四位候選人全部順利入閘,加上林鄭月娥和曾俊華旗鼓相當,投票要進入第二輪完全有可能;但第二輪投票流選的機會其實微乎其微,因為到時中央可以發揮影響力,令其屬意的人當選。不過,有機會出現的情況是,當選者未必能拿到超過689票,甚至可能少於此數。
 
問題是,梁振英低民望是因為「他只是取得689票當選」的邏輯根本不成立,就算他當年拿到900甚至1000票,不接受小圈子選舉的民主派及大多數市民也不會因為他在1200票中高票當選,便認同他有廣泛的民意授權。更重要的是,梁振英的低民望是由很多不斷積累的因素造成,例如上任前已出現的僭建,到今天依然未釋疑的UGL事件。
 
內地官員或非正式的中央發言人,與其為了造就某參選人在小圈子選舉中「高」票當選而不惜強力干預選委提名,他們不如釋除自我製造的689票心魔,讓各選委決定提名時免受無形壓力。這樣的話,順利入閘的候選人會全力以赴,各展所長,並如王光亞說,通過選舉團結港人;同時,港人會見證一個公平、公正的選舉,增加他們對中央的信心,以及為未來的普選打好基礎。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