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浪潮對政府的衝擊

在日趨式微的工業經濟中,各國政府傾向使宏觀調控作為一種方式,增加中央控制和保護市場經濟的經濟調控策略。但在全球商業模式逐漸轉移至新的網絡和分形經濟,預料各地政府遲早需要面對下列的現實:無法以單一國家政策管制的全球開放經濟、愈來愈多無形的跨國智能資產、以及地方政府的稅基不斷萎縮。
全球化和技術智能化使南韓一樣能發憤圖強,國家可「單幹」而脫穎而出。在「國家」的概念上,我們如今看到以分維形式(fractal-style)定義新的領土,其中既有獨立,也有相互依存的蓬勃發展和高度競爭的網絡貿易區。在未來十年間,主流的貨幣將會按世界幾個重要貿易區整合為三數種,預料美元、歐羅,甚或人民幣,將會最終主導全球市場。在語言方面,雖然目前只有3億2200萬人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數目不及操華語的8億8500萬人(倘包括英語為第二語言者數目其實高達15億人),但英語仍會主導地位的商務語言。鑑於當前愈來愈多歐美人士熱衷於華語的學習,相信未來20年,普通話將會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外語。
 
在日趨式微的工業經濟中,各國政府傾向使宏觀調控作為一種方式,增加中央控制和保護市場經濟的經濟調控策略。但在全球商業模式逐漸轉移至新的網絡和分形經濟,預料各地政府遲早需要面對下列的現實: 
 
——無法以單一國家政策管制的全球開放經濟;
——愈來愈多無形的跨國智能資產;
——地方政府的稅基不斷萎縮。
 
回應這些改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亦需作出適當的調整:
 
——在行政運作和服務提供上提高效率,在部門架構上盡量避免架床疊屋,維持「小政府」的模式;
——毋與民爭利,添加價值於關鍵性的公共服務,但盡量外包那些可由商界第三者提供的服務;
——以公平方式分配納稅人的資源,避免對任何特定行業予以政策性的優惠或偏袒的扶持;
——創建有利整體經濟增長的政策環境和維持獨立的司法制度,以確保社會道德和公義於不墜;
——創建有利吸引新技能和人才的移民政策;
——保持一個開放的全球文化,使人更加聰明;
——通過教育,使對技術心存恐懼者轉變為技術創意的人。
 
對於銳意接受全球新經濟挑戰的政治領導人,以下十點是我們的建議: 
 
一、有勇氣承認驅動全球新經濟的動力,增長催化劑和動態競爭
使全民認識到傳統的工作將會永遠消失,新工作和創富方式將與前大不相同。人與人間的溝通較前更為重要;如能有效地彼此溝通,人們將可理解所面臨的經濟問題。
 
二、致力於創造 21 世紀經濟
當今世上並無工作或職位的短缺,只有技能和創意點子的不足,而且機會到處都是。我們亟需思維技能,和根本上不同的知識和服務技能。創造就業機會相比,技能的培養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會是帶來持久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政府任務。
 
三、促成全民成為新經濟相關者
分配公共資源,使全民嫺熟於通過互聯網溝通和在新經濟中的創業技能。
 
四、培養對工作,就業機會和就業概念的新態度
——進取:新經濟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所有這些都是主動和創業精神。
——創新:競爭迫使你不斷創新。我們需要致力於改善產品和服務及製造技術的創新企業家。
——解除管制,讓企業放手創新:各國政府過度監管企業雖有有良好願望,但卻帶來破壞性的負面影響。與其監管,政府應設定目標,提供有利的法律環境,並讓企業決定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靈活和適應: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必須迅速適應。成功屬於不斷學習的人。
——全球化:資訊技術使相隔很遠距離的人可在一起工作。
——為未來儲蓄:由於人的壽命愈來愈長,當前的公積金或私人退休金計劃已不能支援龐大的老化人口,應推動讓年輕人口開始儲蓄的金融服務。
 
五、大力投資教育
 
六、解除對電訊業的管制
 
七、通過優惠稅制,激勵新經濟的投資
為採購資訊時代產品/服務和投資基礎結構提供直接稅務優惠。
 
八、以較低公司稅和消費稅取代個人收入息稅
任何提供基於智慧資本和創意(而非實物貿易)服務的個人或企業已能夠在世界各地收取特許使用費、創建收入和利潤。隨着服務和資訊網絡的增加,收集所得稅變得愈來愈困難和昂貴。由於社會老齡化稅納稅人口下降,許多國家及地方政府認為最可取的是以消費稅(產品和服務稅)取代個人入息稅。
 
九、吸引全球技能
構思最令人興奮的專案,讓世上最好的技能被吸引到自己的國家來。
 
十、創建鼓舞人心的經濟策略
它必須是一項能在網絡和資訊時代促進經濟增長的策略,簡言之就是透過激勵改變,吸引新資訊企業、 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技能來能重訂價值的範式。
 

李鈞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