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在內地,缺乏資金出路,房地產市場仍然是塊大肥肉。(亞新社圖片)
擾亂逾一年,萬科(2202)股權爭拗鬧劇似乎愈見明朗,隨着深圳地鐵購入華潤所持一成半股權,成第二大單一股東後,萬科這家深圳為基地的民營全國性內房企業,勢將正式變成為深圳市旗下的央企。
華潤本應是萬科長期主要股東之一,「野蠻人」寶能的出現,內地原本一直對華潤寄以厚望,以為憑華潤的實力,拔刀相助,擊退寶能是毫無難度。但華潤沒有出手,更反對最初引入深圳地鐵作注入更多深圳相關資產的動議,到中國恒大(3333)介入,而華潤作為中央級別央企,最終退出收場,變相向地方央企全數轉讓萬科股權,有違以往一慣中央級央企奉行的級別對等原則,這才是關鍵重點。
華潤退出後,恒大率先表態不增持、並視萬科持股為可出售投資,寶能亦急於作相同表態。純粹揣測,背後一定有權威人士作出最權威指示,深圳地鐵稍後再購回恒大或寶能持股,似乎是不爭的事實。
習主席的央企做大做強
萬科最新股權交易指令,是否等於或意味內地在房產企業的布局有所調校,由百花齊放,大小房企共存,調整為大市場,大企業原則,造就幾間大型房產出現?撇除華潤是否影響力大不如前,華潤置地(1109)本身已屬全國房企,沒有需要再獲扶持。深圳地鐵染指萬科,既顯示深圳在中央層次獲升級轉型,而香港港鐵(066)模式的地產及鐵路項目一併經營模式,極可能輻射至全國。再看看,房地產央企再併購方面,近一、兩年來變得積極進取,代表作之一首選中國海外(688)併入中信(267)旗下房產業務。
從內地近年布局,有理由相信習主席的央企做大做強,已在房地產行業發生,而主觀及客觀環境因素,似乎當局是樂於預見。房地產這個既涉及經濟增長引擎,及高度泡沫風險行業,少點不必要競爭,最好是由龍頭企業主導,似乎最切合內地情況。基於內地調控樓市,市場資金成本向上,二、三線房企在高地價下難以經營。觀乎內地房企早前高價搶地及故意製造樓盤買賣現象,有理由相信,有競爭的房地產市場,影響可能是弊多於利。
香港是一個好例子,多了一批內地資金加入地產市場,官員認為,有競爭才是好事,但事實正好相反,不論對發展商及用家,成本反而更貴。在內地,缺乏資金出路,房地產市場仍然是塊大肥肉,更多經營者的加入,既埋下更大槓桿風險,搶地頻生亦擾亂了國家穩定樓市的重任。內地在控制信貸及資金範疇上,有五大內銀等於一切盡在掌握中,收放自如,似乎內地很想將這套搬到各行各業。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