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中央對港政策 中聯辦須重新定位

從回歸初期港人不知道誰是中聯辦主任,到今天張曉明之名家喻戶曉,見證中聯辦角色在期間的重大變化。
封面圖片: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亞新社)
 
去年底,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接受《紫荊》雜誌專訪,強調只要「一國」的原則不受破壞,中央是可以完全包容和尊重「兩制」的差異;今年首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訪問中表示,從中央政府和內地民眾來說,要充分尊重、堅定維護香港實行的制度,不能干預純屬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事務。兩位負責香港事務的內地官員同時表達中央維護「一國兩制」的決心,值得港人讚賞。
 
不過,事實求是,近年中聯辦在香港的言行舉止經常被部分港人批評為有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之嫌,而「西環治港」之聲更是時有所聞。實情如何,讓我在下面解說。
 
記得4年前張曉明來港擔任中聯辦主任時,他公開解釋中聯辦的角色,澄清「西環不治港」,但是「西環要盡職」。根據張曉明的說法,中聯辦有4項職責︰
 
一、認真執行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
 
二、全面、客觀、準確地向中央反映香港情況;
 
三、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工作;
 
四、在特區政府有需要時,積極提供協助。
 
我當時撰文質疑中聯辦在歷屆立法會選舉中進行協調,以及有需要時協助建制派選舉工程的工作是否超越中辦聯應有的職責。透過支持建制派政黨及協助其候選人成功當選,中聯辦便能在立法會事務上發揮比特區政府更大的影響力,造成「中環」拉票要靠「西環」的情狀,也是疑慮「西環治港」的來由(見《「西環不治港」知易行難》,2013年1月16日刊於《信報》)。
 
中聯辦參與香港政治,在張曉明任內不但沒有改變,更是愈來愈高調,例如在支持民建聯方面,張曉明曾在2014年民建聯籌款晚宴上捐出一幅「駿程萬里」書法作拍賣而籌得1380萬元;同場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則以一幅畫作籌得500萬元。
 
在去年的民建聯籌款晚宴上,張曉明再接再厲,捐出一幅「度德而處」書法,籌得破紀錄的1880萬元,比同場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墨寶「上善若水」籌得的300萬元多逾六倍。假如用這樣高調的方式支持一個香港建制政黨是中聯辦「認真執行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看在眼裏的港人難免感受到中央率領愛國政黨的威勢!
 
在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上,最值得中央關注的不是港人已見怪不怪的中聯辦幕後角色,而是一宗懷疑有內地人參與的賄選案。一名網台主持以15萬至25萬元的報酬,利誘多名本土派組織參選區議會,目的毋須勝出,只求「分票」(即拿走部分支持泛民政黨的選票)。法庭裁定他選舉舞弊罪成,判監4年。審訊過程披露有懷疑是來自統戰部的人士(李總、張總)參與其事,亦有證人稱被告曾表示「2016年時會捧一隊後生仔入立法會,打住本土派旗號」。
 
這宗賄選案是香港有選舉以來最嚴重及最有組織的選舉舞弊。犯案的主謀逍遙法外,而特區政府事後連一句例行評論(例如政府有決心維護選舉公正)也沒有。既然張曉明在央視上提醒內地民眾不能干預香港事務,我希望中聯辦關注內地組織或民眾在港進行的政治活動,協助特區政府防範某些意圖挑起群眾衝突或干預香港選舉的違法行為。
 
從回歸初期港人不知道誰是中聯辦主任,到今天張曉明之名家喻戶曉,見證中聯辦角色在期間的重大變化。張曉明在央視提「不干預」其實沒有新意,因為《基本法》第22條明確規定中央各部門「不能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問題是,在執行《基本法》「不干預」的規定時,中聯辦如何理解「干預」,何謂「純屬香港自治的範圍」,以及如何在執行中央對港政策與尊重「兩制」差異之間達致平衡。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干預」的意思包括過問別人的事。這樣的話,葉劉淑儀最近向傳媒披露張曉明「叫我做立法會主席」便有干預之嫌。這是因為張曉明的確有實力協調建制派議員,推選一個他認為合適的人當上立法會主席。再進一步分析,立法會選舉及立法會內部事務,包括選主席,按照《基本法》應該是純屬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務。於是核心問題是,中聯辦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執行或不執行什麼具體工作才是配合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
 
有人戲稱,自從梁振英上任後,特首與中聯辦主任好像扮演內地市長與黨委書記的角色。這個比喻肯定不符合「一國兩制」的初心,也違反包容和尊重「兩制」差異的國策。其實,在嚴格遵守《基本法》的「不干預」規定時,中聯辦一樣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協助「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例如中聯辦可以廣泛及積極地聯絡香港各個不同立場的政治組織,確保它能夠「全面、客觀及準確」地反映香港的實際情況。
 
此外,中聯辦應考慮逐步退出區議會及立法會的選舉工作,讓建制派自力更生,自行協調,建立一股真正立足香港,而不是依附中央金權支持的政治力量,從而贏得維護港制的大多數市民,特別是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的尊重。
 
中聯辦改弦易轍,重新定位需要一個過程,期間會面對「一旦失控」的顧慮。但既然中央相信絕大多數港人是愛國的,中聯辦便毋須繼續「大有為」,讓下屆特區政府回復回歸初期的「高度自治」,重新體現「一國兩制」的初心。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