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2016選舉委員會選舉民主派成功達到「300+」席位的目標。(亞新社)
特首梁振英在選舉委員會選舉前夕宣布放棄角逐連任,可能來得太遲,對建制派的選情完全沒有幫助,結果是罕有團結一致的民主派成功達到「300+」席位的目標。事後,不少建制派人士對這項佳績大潑冷水,認為325張票僅佔全部1194張選委票的27%,不足以影響建制派候選人的勝算。這個看法完全漠視民主派選票代表的重要民意質素,以及因而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
沒有放棄普選追求
阻撓真普選特首的建制派人士,其中一個不斷強調的理據是,現時的選委會(或按照八三一決定原封不動變成的提名委員會)符合「均衡參與」的原則;「均衡參與」則解釋為要確保對社會有貢獻的界別都有代表成為選委會成員。暫且不爭拗例如家庭主婦或公務員沒有選委代表,或者漁農界別的選委人數比醫生界別多一倍等問題,今次選委會選舉顯示,絕大多數受惠於「均衡參與」的專業界別選民並無放棄對普選的追求,反而透過今次選舉更清晰表明立場。
獨立思考者的聲音
於是在大幅增加的投票率下,民主派組成「民主300+」派出329名候選人,299人獲勝,勝出率逾九成。再看個別界別的成績,上屆30名選委有23人提名梁振英的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現改稱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別,今屆只有3名舊人當選;在一向支持建制的工程界別,民主派的席位由上屆兩席增至15席(即半數席位);在衞生服務界別,民主派上屆只佔5席,今屆則囊括全部30席。由界別內一人一票選出的民主派選委代表,不僅是選民的支持,更是社會上最具代表性的專業、知識和有獨立思考的聲音。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