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不斷嚴打資金外逃,都於事無補。(亞新社圖片)
資金外流、資金外逃或走資,市場不斷講了兩年有多。的確,貨幣貶值加速走資,但推高利率以控制走資,影響內地去槓桿進程,在中國經濟似有回暖之際,仍然是內地當局面對的最棘手問題之一。
在走資加劇,貶值預期升溫之際,財政部最近在港發行新一批人民幣國債,反應如何是金融界焦點。以售予機構投資者部分而論,坦白說,單以認購金額而言,最搶手的三年期部分,逾125億元(人民幣,下同)認購額,比年中一批仍少了120億元左右。至於發行額同樣是10億元的十年期國債,半年前有近37億元認購,半年後的今日已減約15億元。
票面息率方面,以十年期為例,已由年中的3.38厘升至3.85厘,半年來增逾半厘,反觀同期在岸國債涉僅僅十點子內。可以說,新一批離岸國債既反映資金池下降及離岸息率上升幅度遠較在岸為高的事實。
從好的一方面看,有較高利息回報,在利息提供上稍為慷慨的票面息率,市場仍有需求,今次國債認購反應稱不上異常熱烈,但亦跟外界對人民幣及其資產踩得一文不值,是大有距離。當然,是次國債零售部分息率相反是吸引力欠奉,在不讓貨幣貶值預期大前提上,有關方面明顯先從大戶先下功夫。
愈想控,錢就愈想盡辦法逃跑
幾年前離岸內地滾存大量人民幣資金,出路欠奉,導致內地變相有另類優惠,在本港為首的離岸市場借取比內地更低廉成本的資金。隨着資金池下降,似乎離岸市場投資者有一時無兩的優勢,君不見,好幾批離岸國債已較內地出現更高息率定價,未來趨勢已成。
內地可打擊炒家,做多種形式資金流落閘,但最大對手是內地13億人口。只要他們對貨幣沒有信心,續想趁熱鬧走出去,以每人兌換5萬美元額度計,13億人,每人兌換相同金額,情況難以想像。官媒力勸、官員又大派定心丸,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不斷嚴打資金外逃,都於事無補,愈想控,錢就愈想盡辦法逃跑。
老實講,內地既批評外資,但對外資意見及舉動仍然高度重視,當局與其落閘嚴加限制,倒不如像國債發行一樣,繼續高息利誘,做多幾次鬼子佬及外國央行超額爭購人民幣投資工具的現象,製造逆境下的空前反應,也許是對減慢內地資金外流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自有人民幣國際化以來,中國不是很希望離岸及在岸互動,更要利用離岸市場的成熟投資者的需求,得出一個更客觀的供求平衡點,從而傳導至在岸市場嗎?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