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輸家

從過去12年的多個行業員工實質薪金變化來看,部份本地勞工也是全球化下的輸家,對政府來說,制訂有效措施幫助這群勞工是必須的,否則,這問題可以很快變成社會的計時炸彈。
封面圖片:在過去10年,部分行業薪金有所下跌。(Pixabay)
 
近年去全球化力量逐漸壯大,尤其是在幾個發達大國已形成挑戰建制的龐大力量,今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正好反映這股反建制浪潮爆發,但繼之而來的意大利憲法公投、美國總統大選和蘇格蘭脫英大型民調,或令這股浪潮蔓延各地,最終拖累全球的穩定性,對全球化發展會帶來嚴重衝擊。
 
無風不起浪,去全球化的冒起的主要原因是市民收入不均。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Frauçois Bourguignon 在其新著作 The Globalization of Inequality 指出,全球化令國與國的收入不均(inequality between countries)減低,同時令國內收入不均(inequality within countries)增加。另一位經濟學家 Branko Milanović 也指出,在1988至2008年全球化高速發展期間,部份西歐國家和日本的中產和基層收入只是輕微上升甚至倒退,反映全球化未能惠及所有市民。
 

行業薪金升幅有限

 
香港是高度開放自由國際城市,全球化肯定為香港經濟帶來不少好處,然而,從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堅尼系數來看,過去十多年持續在0.5以上。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整體家庭住戶的堅尼系數由2001年的0.525上升至2011年的0.535,即使扣除稅項及福利轉移,香港的堅尼系數在2013年仍高達0.475,稍高於2001年的0.47。
 
在發達經濟體,堅尼系數高達0.535令人震驚,假若考慮自2003年沙士後,香港經濟的平均增長逾4%,這種收入不均的情況絕對是不健康,這亦難怪梁振英在2012年上任後即大搞福利政策。究竟梁振英能否減輕本地收入不均的程度?筆者相信要等待政府統計處完成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後才會有答案。
 
雖然最新堅尼系數仍未知,但從幾個行業實質工資的按年變化來分析,雖然香港過去十多年經濟增長表現不俗,但仍有部份行業員工的實質工資出現負增長。簡單地說,這群員工便是典型輸家。
 
從政府統計處制訂的《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筆者抽取按行業主類劃分的就業人士實質平均薪金指數,計算2004年至2015年期間的薪金升幅,其中污水處理、廢棄物管理及污染防治活動的員工薪金升幅是最高的(42%)。但這行業的就業人數只有3,081人(2015年第四季),未能準確反映香港行業受全球化的影響。至於薪金升幅第二和第三高的分別是零售(32%)和金融及保險活動(29%),這兩個行業員工薪金明顯受惠內地個人遊政策和國際金融市場加快融合,反映全球化帶動部份行業收益急升。
 

或成社會計時炸彈

 
然而,全球化產生的融合也驅使部份行業失去優勢,最佳例子便是本地工廠在八十年代開始北移。製造業受影響出現實質工資微降的結果。至於,運輸、倉庫及速遞服務均受到近年內地經濟持續放緩的影響而令員工薪金下降,最後,社會及個人服務行業的員工薪金在這段期間出現較大下跌幅度(-11%),理由可能是與勞工供應充裕有關,但要有更多數據才可以確認。
 
從過去12年的多個行業員工實質薪金變化來看,部份本地勞工也是全球化下的輸家,對政府來說,制訂有效措施幫助這群勞工是必須的,否則,這問題可以很快變成社會的計時炸彈。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