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從治本入手有效醫治心律不正。(Pixabay)
胡先生60歲,注意飲食,不抽煙,少喝酒,經常運動,每逢星期二、四、六下午打網球,身體壯健。身為公司主席,承受一些工作壓力也是無可厚非的。
2006年中的某個下午,胡先生打完一局網球,回到場邊坐下,突然感覺頭暈,以為缺糖,立刻喝下一罐保礦力和一碗冰紅豆沙。果然,頭暈的感覺消失了。
和大多數人一樣,胡先生關心自己的健康,擔心頭暈可能是心臟病發或中風的先兆。以防萬一,胡先生駕車去九龍一間私營教會醫院。到了門診部,剛巧一位心臟科醫生值班。
他為胡先生檢查、做心電圖,然後診斷說:「胡先生,你的心臟有問題,最好入院觀察,做進一步檢查。」
「什麼問題?」
「心律不正。」
「立刻入院?」
「當然,可知你隨時有生命危險?」
好一句「你隨時有生命危險」,哪個病人不會就範?
胡先生乖乖地入院。醫生為他驗血、驗小便、照肺等,還要他簽名接受做冠狀動脈造影。
胡先生運氣好,他的冠心動脈沒有任何堵塞,否則,可能要接受通波仔。
「胡先生,你的冠心動脈沒有問題,但需要一個起搏器,才可以恢復心律正常。」心臟科醫生說。
「我可以考慮一下嗎?」
「可以,但要快,你隨時有生命危險。」
又一句隨時有生命危險!
這次胡先生沒有乖乖聽從。他去請教他視為家庭醫生的外科醫生。
「翁醫生,我需不需要起搏器?」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科醫生,我介紹你去見韋醫生。韋醫生是心臟科高手。」
胡先生預約去中環見韋醫生。
有正義感的醫生
韋醫生為他打脈、聽心跳後,肯定的說:「胡先生,你的心律正常。」
「但那位心臟科醫生說我的心電圖顯示心律不正。」
「做個腳踏車測試,便可以證實你有沒有心律不正。」
腳踏車測試後,韋醫生說:「心律十分正常。」
「為什那個醫生說我的心律不正?」
「有些醫生為了個人利益,胡作妄為,正是害群之馬。我可以寫封信證明你沒有心律不正。」
韋醫生自願「寫信證明」同行診斷錯誤,十分罕見。
可想而知,韋醫生除了醫術高明之外,還是一位有正義感的醫生。要不是他見義勇為,恐怕胡先生難逃一劫,被嚇唬去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
「韋醫生,為什麼我會頭暈?」
「我介紹一位神經科醫生給你,諮詢他的意見。」
神經科醫生和韋醫生在同一層樓,十分方便。
神經科醫生不敢掉以輕心,詳細檢查胡先生的神經系統後,建議他做腦電波和腦掃描測試。測試結果全部正常,胡先生總算放下心頭大石。
不過,胡先生的間歇性頭暈,沒有因為幾位專科醫生的檢查而消失,依然斷斷續續發生。於是他去諮詢幾位中醫師,他們都說他腎虧,但是服食了一年多中藥,還是於事無補。
偶遇治本醫學
2008年夏天一個下午,胡先生和施先生打網球,在休息期間,聽到施太太在英國留學的故事。
原來,30多年前,施太太在英國讀書。英國的天氣陰陰濕濕,施太太又怕冷,很容易生病。有一次她咳出血,斷斷續續咳血咳了一年有多。身體檢查、化驗、測試、住院也找不出原因。身體愈見虛弱,人也逐漸消瘦。醫生都束手無策。
一個暑假,她去美國加州探訪同學。同學知道施太太的病況後,便帶她去諮詢自已的醫生。她的醫生不用傳統藥物,採用替代療法(alternative therapy)。經過兩個星期的治療,咳嗽不但停止了,身體也強壯了。自此再沒有咳血。
初時,施太太以為可能是加州的天氣改善她的病況,但是回到英國後也沒有復發。
「那醫生怎樣醫她?」胡先生好奇地問。
「螯合治療(chelation therapy)和補充營養素(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他有什麼解釋?」
「醫生說她身體虛弱,服用抗生素和其他藥物只會使她的身體更虛弱。她的身體所需要的,不是更多藥物,而是那些能夠幫助她恢復健康的營養素。」
「他的解釋有點道理,有點像傳統中醫的固本培原。」
「既然中西醫都無法醫好你的毛病,不妨一試。」
「你自己有試過嗎?」
「當然有啦。我和太太都接受螯合治療和補充營養幾十年。每個月一次螯合治療,用來預防疾病和抗衰老。」
(註:施先生年過80,看似70。最難得的是,在打網球時還可以「發球——上網」!)
「香港有嗎?」
「聽說伍醫生正在考慮重新開業。」
「退休了十年,還開業?」
「打電話給他,看看有沒有辦法。」
從治本入手
和胡先生通電話後,我建議他閱讀《向通波仔说不》,並且叫他試試原著作者克蘭頓醫學博士(Elmer M. Cranton, M.D.)的營養補充劑,早晚服一包。
一個月後,胡先生告訴我,他的間歇性頭暈次數少了,比以前精神好得多;親朋戚友覺得他容光煥發、年輕了!讀完《向通波仔说不》後,他急不及待,也要試試螯合治療。
2009年正月,胡先生到醫務所。我發現他的脈搏不規則,每分鐘少於50次,難怪有心臟科醫生確診他患有心律不正;他的上血壓100,下血壓60,這就解釋了他為什麼有間歇性頭暈的症狀。
傳統醫治心律不正的方法,是終身服藥或內置起搏器;若然無效,便做「燒心手術」(cardiac ablation)。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無非是要防止心律不正引起的心臟病發或猝死。
若以「自由基理論」為基礎,治本,應該從預防引起自由基過盛入手,如缺乏營養素、藥物副作用、有毒金屬過多等。預防自由基過盛,就如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郭靖的一招「亢龍有悔」,足以預防和治療各種非傳染病。
依照這理論,我建議胡先生繼續服食營養補充劑、停服所有藥物,包括降膽固醇藥、降尿酸藥,必要時才服「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s),以及接受螯合治療。
2009年六月,17次螯合治療後,他的血壓是130/70,脈搏正常且規則,每分鐘60次,間歇性頭暈也沒有了。
沒有人可以擔保胡先生的症狀不會復發,但在6個月內有此成績,胡先生非常滿意。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