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中學習的 LTSP

LTSP 是一個有目標有系統有組織的學習計劃(非應付公開試),故此會有社工和老師在每次社會服務前,對參與的學生提供培訓工作坊,教導在社會服務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態度,以及在該次服務中所需的特定知識和態度。
封面圖片:從服務中學習,學生能學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Pixabay)
 
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不再是記憶知識能力高強的一代,而是能運用知識能力高強,擁有生活技能和經驗的一代;需要的不是僅僅擁有優秀 DSE 成績的考試機器,而是具備優秀品格,承擔感和責任感,良好人際關係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社會公民。夢校推行 “Learning Through Serving Program”(LTSP),讓學生全面而有系統地從服務中學習,不但能增長並鞏固其所學的學科知識,更有助他們品格德行和生活技能的提升。
 

品德教育不應該只在課堂中進行

 
當學生參與有組織的社會服務中,必然會運用到和一門或多門學科內容有關的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印證所學,鞏固所學,更能獲得書本和課堂上很少甚至沒有觸及的學科知識。這和之前談過的夢校知行合一教學法有同樣效果,姑且略過。這裏要強調的是,LTSP 不只是強化和鞏固學生的學科知識,它還能更進一步地深化了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技能這兩種個人成長質素。
 
品德教育不應該只在課堂中進行(這其實是教育成效最小的方法)。有系統地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服務,才可以讓學生在行動中親身感受道德行為的情感和力量。在課堂上講座上對學生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何如讓他們在助人過程中自行體會那種快樂?教導他們要有同情心有愛心,何如讓他們面對真實的不幸對象而使他們的同情心和愛心自然而然地萌發?在社會服務中,學生不但體會而且能實踐道德原則,得以反思自己的言行與生活,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最後是 LTSP 在生活技能上對學生成長的作用。現在由於文憑試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其他學習經歷(OLE)時數,其中包括做義工的時候,故此不少學校都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但正是出於應試的目的,安排的服務也盡量簡單,達不到運用知識和體受道德的效果去。(走一次百萬行,去賣一兩次旗,所同到的跳識和體驗到的道德情感和力量能有多少?)。而因為服務前沒有對學生作足夠的培訓指導,服務後也無強化學生體驗感受的活動,因此學生也無法從中鍛練其他的生活技能。
 
但 LTSP 是一個有目標有系統有組織的學習計劃(非應付公開試),故此會有社工和老師在每次社會服務前,對參與的學生提供培訓工作坊,教導在社會服務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態度,以及在該次服務中所需的特定知識和態度。
 
LTSP 要求學生不能只是「到了,做了,走了」就算,而是要求他們深化參與全程服務。在每次的社會服務前,學生(在老師指引下)都要自己籌備和策劃服務計劃。在服務進行的過程中,學生也需自己組織和管理自己。這不但增強了學生在服務中的道德體受,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領導才能,思考能力,組織能力和管理技巧。而在服務過程中,學生必須與服務單位負責人,以及服務對象等人的溝通接觸,也需要因應臨場的變化而「執生」調整原定計劃,因此也學習了待人接物之道和應變能力。上述的種種能力,正是學生在當下和未來不可或缺的生活能力。

陳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