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若志向和社會的需要互相吻合,既能做到滿足自我需要,亦可以在走進職場時一展抱負,工作時不害怕被淘汰,可以做到安枕無憂。(Pixabay)
執筆之日,中學文憑試已放榜一段時間。應屆考生已安排好自己的出路,作出合適的選擇。每年九月至十月期間,各大學又安排了資訊日,讓來屆考生多了解,早作準備。大學或大專的學習是中學生踏進社會前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標誌着人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許多中學生來說,專上學府的教育既是思考的訓練,也是職業教育的場所。不少準大學生都懂得做好生涯規劃,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打算。而香港八家大專院校都清楚列明自己的願景和方向,自己專注的知識和研究範疇,讓準備入讀的同學有所了解,從而作出合適的選擇。
蔡戈尼效應
就年輕人而言,選擇時的策略究竟是看自己的分數、個人的理想實現(self actualization)(註一),還是看社會的需要(social needs),很取決於當時所接收到的資訊。心情(mood)大起大落屬正常事情。就個人的發展而言,許多給予建議的社工、老師和家長都會按學生的興趣、性格(personality)、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註二)和長處(strength)作建議。有不少家長更因應自己過去的社會經驗提出實例以供參考。
如果未能透過是次公開考試成績進入心儀大專院校,或獲心儀學系錄取,也不是窮途末路。就筆者耳聞目睹,有更好的發展個案比比皆是。這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叫蔡戈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註三)。很多現時已屆不惑之年的人士,在那些年因未能考取自己理想的公開考試成績,而錯過入讀自己心儀的大學的機會時,會選擇重讀,要求自己考取更好的成績,又或是循其他途徑完成自己的目標,甚至獲取更多及更高層次的學位。總之會努力尋找任何可達成自己心願的途徑,不會放棄第二次機會。
如果自己的志向和社會的需要互相吻合,既能做到滿足自我需要,亦可以在走進職場時一展抱負,工作時不害怕被淘汰,可以做到安枕無憂。 而如果兩者未能配合,就發生的情況所見,同學有不同選擇取向。合適的大學能提供結合教育及專業的學習體驗。雖然入讀心儀學府或是最後埋門一腳,要揀選學系,多少取決於客觀的成績。不過以下的問題值得思考。
第二條道路
要實現個人理想當然要看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己在學校有沒有特別喜歡的科目?大學的科目比中學的更精細,很多科目只會在大學層面開辦,所以自己是否搜集了足夠的資料呢?自己在課堂外喜歡做些什麼?倘若大學裏學習的科目內容或是其他活動和自己的興趣一樣,那就幾乎肯定自己未來幾年會愉快學習。假如說大學的學習為將來的職業做準備,自己對哪一個職業感興趣呢?由於這是一個知識型社會,合適的資歷很重要,自己對學士學位以上教育感興趣嗎? 哪一個主修可以幫自己完成目標呢?也許有一些問題對同學來說太虛無縹緲,連入場券都未拿取就談到比學位更高層次以外的學習,看起來「堅離地」。不過沒有願景就沒有動力,清楚自己的方向,即使公開試失手,也會知道自己的第二條道路。
第二個重要的範疇是個人特質。自己具備什麼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 人格特質可從行為中推論出來。近期廣泛被使用的人格五大模型(five factor model)列出了五種普遍的人格特徵,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經質(neuroticism)、和善性(agreeableness)、嚴謹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和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自己是屬於哪一種特性? 自己將來想從事的行業要求什麼特質的工作從業員? 自己能否透過幾年的學習改變自己的人格特質? 如果行業沒有要求特別的特質,自己是否具備該行業要求的工作技能?或者自己能否在幾年的學習中改善及強化自己的技能(註四)呢?
升學是一個重要的抉擇,確實需要花一些時間搜集資料和作好規劃,也在此祝願這一屆和來屆的同學能達成心願,進入心儀的大專學府。
註一、「自我實現」指的是著名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心理學,指人的動機心理需要有五個層次,以滿足個人「生理需要」為最低端,其餘依次是「安全」、「隸屬和愛」、「自尊」,最高層次是 self actualization「自我實現」。
註二、我們一般見互聯網上的字典會把性格翻譯作character,但從心理學理論層面來說,用personality這個術語會更適合。Personality包含性格和人格兩個概念,而personality traits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一個人的感覺、思考及表現方式。人格特質或屬性體現個人的態度、信念和技能。
註三、蔡戈尼效應是指人有一種天生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因而有極強的推動力,會自己推動自己去做好,直至自己滿意為止。
註四、技能是運用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一些活動的動作方式和能力。透過重復練習,技能就能夠達到迅速、精確、運用自如的地步。它雖然不是一門嶄新學問,但它絕對不是先天固有,可以透過後天練習訓練獲取的。教育局曾提出九種共通能力的概念,九種共通能力並非過時,當中包括: 1. 運用資訊科技 2. 運算3. 研習 4. 創造 5. 批判性思考 6. 溝通. 7. 協作 8.解決問題 9.自我管理。第1-5項和邏輯思維學習有關係,第6-7項肯定和情緒智能有關,目的為培養第8項的解決問題能力,第9項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最基本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