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選舉結果顯示,建制和反建制兩大陣營獲支持的比重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依然是反建制派佔上風,且雙方的距離略有拉闊。圖中建制派是吃虧了一點,這與他們原先的期望有落差。(圖片來源:亞新社)
今次立法會選舉是佔領中環行動後的第一次全港性的政治性的選舉,之前的區議會選舉只是區域性與民生性的。佔中對香港人影響這樣大,所以很多人都很關注今次立法會選舉的象徵意義。
參加今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的人數為歷屆最高,約有220萬人;原因不只是投票率高了,還因為新登記做選民的人多了。這反映的確有不少港人想藉今次選舉對佔中作政治表態。無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建制派都對這批新人有很大的期盼,希望他們是自己一方的支持者,令自己一方在今次選舉中大勝。
然而,選舉結果卻顯示︰兩大陣營獲支持的比重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上次是41.5%比55.3%,今次40.2%比54.9%,依然是反建制派佔上風,只是雙方的距離略有拉闊。嚴格來說,建制派是吃虧了一點,這與他們原先的期望有落差。
不過,這少許的差距未足以改變整體大局,這可以反映,新出來投票的這批人的政治傾向與常出來投票的人的政治傾向,在支持建制與反對建制的比重上都差不多。很有可能,在還未出來投票的人之中,這個比例也差不多。好像不管發生了甚麼事,大家仍是投票支持自己早已歸屬的一方。
未來政治僵局難打破
如果真是這樣,香港的未來將會長期僵局。原因是憲政的設計對建制派有利,他們可以透過功能組別,令自己在議會中取得較多的席位。這與他們在社會上所獲得的支持度不相稱,於是令那些在社會上所獲支持度較高,而在議會中獲議席較少的反建制派議員不滿。他們認為,由於憲政的設計對他們不公平,所以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使用拉布手段來行使他們該有的否決權。
現時,反建制派的對抗情緒已愈演愈烈。不但會在政治議題上與政府對着幹,在民生議題上也不會與政府合作。這種情況已大大削弱政府的施政能力,令香港的發展停滯不前。
這種僵局看來不易打破。反對派覺得除了使用非常手段外已沒有路可行,而建制派卻因為沒法扭轉選情,而更加不敢作憲政上的改革;他們對功能組別的依賴會愈來愈重。自由黨在今次選舉的處境正是這樣。
現時,本土派的策略已擺得很清楚;他們想透過喚起港人命運自決的醒覺,合力推翻對他們不利的政治遊戲規則。說白了就是要廢除基本法,重新修定憲法。然而,他們在今次立法會選舉所獲的支持度,在直選部分也只有18.9%。即使能爭取到泛民的支持,加起來亦只有54.9%,未達到2/3的絕對多數,以符合修憲的要求。因此,只要建制派能在選民中,維持超過1/3的支持度,他們對修憲也有否決權。因此,太早提出要修憲,只會引起爭拗,而不會有結果。現實是香港的命運依然難決。
政治光譜大洗牌
今次立法會選舉,是佔中後的第一次,參與投票的人數達220萬人,為歷來最高。這顯示,佔中對港人的確造成不小影響,所以多了人想藉今次立法會選舉出來作政治上的表態。
在選舉前,無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都希望這些新出來投票的人是自己的支持者;但結果只顯示,這些新投票者各自歸隊後,兩派的比例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今次是40.2%比54.9%,上次是41.5%比55.3%,整體格局未變。
比例雖然沒有變,但實際的人選卻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尤其是在反建制陣營,可謂是一代新人換舊人。
有人說,今次變換的主調是由激進的本土派換走了溫和民主派;但現實卻是,被視作相對溫和的民主黨不但保持了自己的議席,還增添了一席,由六席變七席。而被視作為傳統泛民一分子的公民黨,亦保住了原有的六個席位。今次被踢出局的是絕不溫和的黃毓民與陳偉業,連長毛梁國雄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趕過了方國珊。因此,今次只能說是政治光譜的最末端來了一次洗牌,溫和泛民反而影響不大。因此,把今次選舉結果理解為港人支持用更激進的手段去反對建制未必恰當。這只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見,並不代表大多數。
我認為,傾向港獨的人之所以能夠當選成為立法會議員,完全是因為選舉制度使然。在比例代表制與多議席單票的選舉方式下,一個人只要在選區內獲10%左右的選民支持就可以當選。梁國雄在新界東只有6.1%的得票率,根本談不上他的主張就是香港人的主張。
選舉制度影響選舉結果
新一批當選的本土派議員之中,以朱凱廸的得票率最高,達13.9%;但他的港獨色彩並沒有他的偏左的本土色彩那麼濃厚。再者,他的確長期在地區做了很多紮實的工作,並非那些光懂得做政治表態的人。
但即使這樣,如果把選舉制度改為多議席多票制,他能否當選亦很成疑問。因為,在新界西(朱凱廸的選區)投票給田北辰(新民黨)、陳恒鑌(民建聯)、梁志祥(民建聯)、麥美娟(工聯會)、何君堯(鄉事派)的人,大多數都不會同時投票給朱凱廸。即使是投票給尹兆堅(民主黨)的人,也不一定會全部同時投票給朱凱廸。在這種情況下,朱凱廸就很難有機會當選。如果連朱凱廸也會這樣,其他支持率不如朱凱廸的本土派,在多議席多票制之下,處境一定更加堪虞。
由此可見,選舉的結果極受選舉的方式影響。我們在解讀選舉結果的訊息時,不應以偏概全。我並不認同把今次選舉的結果解讀為港人支持港獨;亦不代表港人支持以激進暴力的方式去解決社會問題。
然而,由於激進派在一些選區所獲的支持度已達兩成有多,這絕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力量。北京政府應好好檢討,事情為何會弄至這樣?如果北京還不願意在用人與行事的方式上作出一些根本性的改變,形勢將會朝著他們更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建制派或許需要作戰略退卻
佔中後,建制派曾以為,港人會趁下次立法會選舉,換走那批支持佔中的議員;誰知換進來的卻是一批積極參與佔中,甚至有港獨傾向的年輕人。然而,一向擺出戰鬥格的特首梁振英,今次卻沒有教訓港人作錯選擇,或提醒港人讓港獨分子得逞可能招致的禍害。相反,他以平和的語氣,祝賀新當選的議員,希望將來可以和他們好好合作。
從特首這樣的表現來看,建制派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支持度仍然只有四成左右,未能過半數。在這種情況下,建制派根本未有條件作戰略進攻;若然輕率挑起事端,只會碰到一鼻子灰,自討沒趣。
此之所以,梁振英並沒有抓住某些新當選議員的港獨言論窮追猛打;即使在傳媒主動要求他為此作回應時,他也沒有乘機大發議論,而只是說會交由法庭處理。
相反,本土派卻似乎得勢不饒人,有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擺明車馬,表示一定會在宣誓就職做立法會議員時「玩嘢」,以不莊重的方式,表示自己不認同誓詞中的某些內容。且看政府對他們的這種行為會如何回應?
建制派的底線
如果建制派對待這批年輕議員的態度,一如之前放過黃毓民與長毛一樣,連指控他們發假誓也不敢,那一定會令建制派的支持者非常失望。所以,我認為建制派還是會有底線的,即使他們不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也應該把問題交由法庭判斷。
不過,若果沒有受到挑釁,我估計建制派會盡量避免在新的議題上作交鋒,以免引起另一場類佔中事件。他們應該不會在這個時刻重啟政改方案,原因是知道勝算很低。他們可能寧願示人以弱,引誘對手輕率進攻;待找到對手弱點時,才予以還擊。
他們應該已意識到,自己實力不足,有需要重組統一戰線,重新界定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之前,梁振英把自由黨也視作外人,結果只是令自己人變得愈來愈少。今後,他們可能不只會拉攏自由黨,可能連其他泛民的成員也不放過;只要不認同港獨的,都應視之為團結對象。
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的議席由六席增至七席,顯示民主黨所選擇的溫和路線是在社會上獲得相當大的支持度的。因此,能否與民主黨建立一定的合作關係,是建制派能否取得進展的關鍵。
再上一次政改,亦即是引入全民選超級區議會的立法會代表的那次,不正是靠民主黨的支持而獲得通過嗎?如果當年建制派願意退讓,把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方案送給民主黨,視作是他們向北京爭取回來的,那這個方案在立法會內獲通過的機會就會很大。由此可見,建制派過去所犯的錯誤,主要在於過左,而非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