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運氣好好相處

運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人只能在它來之前做好準備,在它到來之時好好把握,但卻不能假裝它不存在。
李慧詩在今屆奧運奪不到獎牌,四年的努力,竟然無功而還,實在令人婉惜。由此看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但努力,也並不保證一定成功。
 
正如傳統智慧所說的,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成功,除了天分、努力,還要加上運氣。有了這個認知,成功的時候才不會過於自傲,失敗的時候也不會過於自責,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然而,現在的人卻極力避免談運氣,總覺得不能掌握的事,不如不談。然而,不談,並不代表不存在。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受到西方勵志思想泛濫的影響,香港人對成功的看法,由以前的「半由人力半由天」,逐漸變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近年更發展為「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認為只要有心,就沒有不可能的事。然而,若努力過後,說好的成功並沒有到來的時候,心理上就難以調適了。過度強調意志的重要,容易讓人在失敗後憤憤不平,甚至灰心喪志。
 
著名作家伊利沙伯吉伯特(Elizabeth Gibert)在一個 TED 的演講中提到,當她寫了《飲食、禱告、愛》這本暢銷書之後,就常有人問她擔不擔心以後再寫不出這樣好的書。因為創作人一向有情緒不穩定的惡名,不少偉大的靈魂殞落在自己手裏;而沒有自殺的,也被抑鬱困擾着。但吉伯特卻沒有這個擔憂,因為她就如古代的希臘人一樣,視創作的源頭是來自靈魂的守護神。蘇格拉底也相信,是他的靈魂守護神向他傾瀉智慧。
 

借來的東西

 
吉伯特說,若她以為她的創作是全憑她自己的能力,那她就會很擔心,但她知道那是另一種力量在幫她工作,她只是坐在書桌上,對靈感之神說:我來了,我努力在寫,你要來就來吧!既然靈感不是出於自己,那就沒甚麼好擔心的了。吉伯特以音樂家湯姆威茲的一個創作經歷為例:有一次,當他在駕車時,一段美妙的旋律在他腦中出現,但因為他正在駕駛,又沒有錄音機,眼看這樣好的旋律要白白溜走了,於是,他抬頭看着天空說:「不好意思,難道你看不到我在駕車嗎?你以為我現在可以寫下一首歌嗎?你若真要給我靈感,何不等我有空應付時再來呢!」只把自己當成是靈感的容器,就可以避免因創作而起的巨大焦慮感。
 
就如傳說中江淹的生花妙筆,收了就收了;即使江郎才盡,文思枯竭,心理上也不致調適不過來,因為那畢竟那只是借來的東西。
 
運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人只能在它來之前做好準備,在它到來之時好好把握,但卻不能假裝它不存在。俗語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小富,可以努力而得,大富,則要運氣的協助。奧運的大獎牌,也是夥着運氣一起到來的。
 
香港運動員一向都有很好的心理質素,能夠勝不驕,敗不餒。因為香港人都知道:球是圓的。傳統智慧,還是有用的。
 
(封面圖片:Pixabay)

施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