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共舞 擁抱的其實是音樂

已故探戈名宿,荷里活式探戈舞團 Forever Tango 主角 Carlos Gavito 曾說道:「當你和舞伴共舞時,你們非常親近,舞步看起來十分吸引。但這其實並非私人:你們親近,是因為音樂要求你們這樣做。親密的擁抱看來非常私人,事實上我們擁抱的是音樂。」
阿根廷自從上世紀50年代獨裁軍政府禁制探戈舞會,探戈沉靜了差不多 30 年。直到 80 年代初,一齣 Tango Argentino 在法國巴黎首演成功,才又復興至今。
 

由探戈之鄉說起

 
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追星族,學探戈初期,每年都會飛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星、習舞。有能力的還會飛到北美洲東西岸,如紐約、三藩市,甚至巴黎、倫敦、柏林、阿姆斯特丹等歐洲各地。至於香港女士則特別鍾情韓國首爾,因為那裏跳探戈的男生比女生多!最新情報:莫斯科的女生最多最漂亮,跳得水平較好,是探戈男(Tangeuro)的天堂!
 
在布市跳探戈,大部分參與舞會的都是長者,當中不少是舞林高手。2000年初,筆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還有幸碰上擁有數十年舞齡的著名舞者,如 Petaca 及 Tete 等人,並獲邀共舞!他們不但舞藝超群、風度翩翩、並且十分風趣、友善。只要你穿着和談吐得體,並穿上舞鞋,他們都會邀請你共舞。阿根廷人認為:「快樂必須分享,對外人必須有禮!」
 

探戈盛事 CITA

 
在阿根廷,最早的國際探戈盛事是 CITA。當探戈舞尚未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阿根廷政府對探戈一直愛理不理。直到 1998 年英國女導演 Sally Potter 自編自導自演電影 The Tango Lesson,三位男演員及編舞者登時一炮而紅。其中以演員 Fabian Salas 最具生意頭腦,在1999年和 Gustavo 成立 CITA(註:Gustavo 只參與主辦兩屆便退出),邀請布市大部分老師出席授課並參與舞台演出,吸引很多北美洲和歐洲的探戈朝聖者參加,盛況空前。
 
自從探戈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後,阿根廷政府開始改變態度,正面支持探戈的發展,並於2003年開始舉辦探戈世界錦標賽,近十年探戈在當地和世界各地的發展已有長足進步。探戈旅遊、探戈酒店、探戈課程和探戈表演,成了阿根廷經濟的強力支柱。
 

探戈在東瀛

 
在亞洲,其實探戈最早紮根於日本。早於上世紀20年代,日本天皇沉迷探戈音樂,不少當時著名樂隊如 Carlos Di Sarli、Anibal Troilo 和 Osvaldo Pugliese,以及很多知名樂團都獲邀到日本演出,但當時日本並不流行社交探戈。直至1985年後,首個阿根廷輸出的表演團體 Tango Agentino 到日本演出,才帶來了舞台探戈,日本人直到今時今日仍偏愛學習這種探戈。
 

香港的探戈節

 
至於香港,有生意眼光、有魄力的本地老師,先後舉辦探戈節。重金禮聘當時得令的紅星、年輕漂亮的阿根廷大師授課和表演一星期,吸引本地和鄰近地區,甚至遠至歐美等地的探戈發燒友參加。本地人藉此擴闊眼光,廣結新朋,以舞會友。由此可見,探戈節對推廣探戈文化可謂功不可沒。由於探戈節場地大、大師多(三至五對),甚至不時加插有五人之譜的阿根廷大樂隊伴奏,籌辦費用較昂貴。香港四年前舉辦了第一屆探戈節,可惜第二屆後已停辦;新加坡今年舉行第三屆,成績不錯。探戈馬拉松在荷蘭,離首都阿姆斯特丹約100 公里外的小鎮 Nijimegen 有一所叫 El Corte Tango 的探戈學校,負責人在1990年突然產生念頭,要在跨年時跳足三天兩夜的探戈。筆者有幸於2003年參加了他們的探戈馬拉松,三天的入場費含早午晚餐和下午茶,自製的美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不少年輕參與者更自備睡袋,跳累了便在閣樓席地小睡數小時,然後起床繼續跳舞。當值 DJ 分三輪,每天差不多 20 小時,不停播放音樂供人們跳舞。舞池很大,可同時容納 70、80 對人同時起舞。整個構想很有胡士托味道,El Corte 的探戈馬拉松肯定是探戈馬拉松的鼻祖!
 
近幾年風氣東漸,繼北京、上海之後,今年香港亦有人擬於10月舉辦首次探戈馬拉松。因不需要邀請大師授課及表演,也不必租用昂貴的場地,故收費也較相宜。三天二夜,包三餐自助餐,費用是900 港元。聽說門票早在 7 月底售罄,參與者逾 200 人,來自本地和世界各地30多個城市。
 

靈魂的高層次結合

 
已故探戈名宿,荷里活式探戈舞團 Forever Tango 主角 Carlos Gavito 曾說道:「當你和舞伴共舞時,你們非常親近,舞步看起來十分吸引。但這其實並非私人:你們親近,是因為音樂要求你們這樣做。親密的擁抱看來非常私人,事實上我們擁抱的是音樂 ……」是的,每次跳探戈,都是一次獨有的聯繫和對話,是屬於一對舞者二人間的默契,是對音樂的理解、演繹和享受的難得經歷。是兩個身體、四條腿變成兩條腿、兩顆心合而為一,靈魂和肉體通電的高層次結合,可遇不可求!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會刊《商薈》2015年10月號)
 
(封面圖片:Pixabay)

李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