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今屆選舉競爭激烈,為史上最多候選人的一次。(亞新社)
今次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多候選人參與的一次,也是從提名到競選期間發生最多爭議事件的一次。先說參選人數,5個分區直選有84張名單,共213位候選人角逐35個議席,比2012年時的67張名單為多;超級區議會議席有9人(包括泛民4人)角逐5個議席,連小圈子的功能組別選舉的自動當選數目也由16個減少至12個,其中一些組別還出現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
各陣營壁壘分明
今次選舉比之前最大的變化是,抗衡建制派的泛民陣營碎片化為多個壁壘分明的黨派和單打獨鬥的人士;遭無理取消參選資格的梁天琦早前提到建制、泛民、本土三分天下的形勢已不能準確說明實際情況。
一些本土派政治組織和候選人面對確認書時的靈活做法(簽署)與事後的解釋或令部分支持者疑惑,因而影響選情。競選辯論時,眾多本土派候選人針對的對象不是建制派,甚至不是泛民,而是「同路人」;愈接近投票日,這個埋身搏鬥的情況會愈加激烈,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益了建制!
為求選票「冇面畀」的現實也出現在溫和泛民陣營內,無論在部分分區直選(例如港島、新東、新西)或超級議席,民主黨、公民黨和工黨都要面對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局面。
非建制陣營在今次選舉中嚴重碎片化,便替建制派提供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透過前年公布白皮書宣示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的中央,相信會期望今次選舉能夠讓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例如政改、23條立法)支持國家政策的候選人取得逾三分二的全體議席,以及逾半數的分區直選議席。
民調不盡信乃常識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建制幕後主腦的部署非常縝密,例如龍頭大黨民建聯,除了繼續提拔新人外,還自動在港島區把原來兩張競選名單減至一張;看到不少選民喜歡溫和、專業的民意代表,今次選舉便出現多位表面符合選民期望的獨立、甚至號稱支持民主的候選人,他們部分有機會成功當選,其餘則可以分薄非建制派的選票。
根據港大滾動民調推算結果(8月28日),在35個分區直選議席中,建制派可以拿得逾半數的18席。不過,不少評論認為港大這項民調有不少技術問題,例如樣本太少(臨近選舉末期每天才增至500至700個,每區僅百多個成功樣本)、只用固網電話號碼等,令結果的可靠性成疑。
民調不宜盡信是常識,以往港大民調結果也曾出現與投票結果不符的情況。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