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濱小學的成功經驗

我的夢想校園系列之二十四

瑟西校長的教育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學科知識化成實際行動。所以她有句口號是「化知道為做到」。她主張打破生活與學習之間的界線,學校教育不應只是「老師告訴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親自去做」。
封面圖片:Kiran Bir Sethi 創辦印度河濱小學,十分成功,值得借鑑。(網上圖片)
 
記得五年前我辭任校長不久,在 TED 網站看過一段由吉蘭‧貝兒‧瑟西(Kiran Bir Sethi)校長介紹她所創辦的印度河濱小學的成功經驗,當時對這所學校的印象已經頗為深刻,也曾想如果香港的學校教育都是這樣的話,也許就不用辭職了吧。不過當時我僅僅把它當作眾多具啟發性的教育演講之一,並沒有認真地跟進了解。
 

「化知識為做到」的教育理念

 
後來認識了 Carrie,她不但親自去過河濱小學上受訓,並且將瑟西校長一套名為DESIGN FOR CHANGE(DFC)教育活動模式帶回香港並引進內地,創辦了DFC(中國)。那是兩年前左右吧,我偶然和 Carrie 說起我的夢想校園的意念,她認為和瑟西校長的教育理念很相似,便向我詳細介紹了河濱小學的教育模式。並且送了我一本台灣出版的書,名叫《報告,這裏沒有校長室!》。那是兩位台灣 DFC 發起者前往河濱小學觀摩學習的見聞心得,當中詳細介紹了瑟吉校長的辦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上課和活動的過程。
 
瑟西校長的教育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學科知識化成實際行動。所以她有句口號是「化知道為做到」。她主張打破生活與學習之間的界線,學校教育不應只是「老師告訴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親自去做」。她在 TED 的那個演講中分享她的五年級小學生上兒童權利的課,老師要學生親自做一種拜神的香,一做就是幾小時,讓學生體會到童工的艱苦處境。
 
當學生做得腰酸背疼之時,老師就帶他們進城去說服大人廢除童工制度。影片中看到一個學生在成功說服了一個大人支持廢除童工制度後,露出了自信快樂的笑容。這種笑容,是無法在接受我們這種填鴨應試教育的學生臉上看到的。
 

河濱小學與夢校

 
當然,印度也是一個填鴨應試教育為主的國家(看過印度電影 Three Idiots 就知道了),也有家長擔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價值觀和生活能力固然很好,但會不會把語文數學等應試學科知識給耽誤了呢?瑟西校長在演講中以一份亮麗的成績表回應了這種質疑。在超過2,000所學校參加的印度全國學科檢定考試中,河濱小學學生在英文數學和理科的成績,超越了印度小學的十大名校。
 
之前談及夢校知行合一教育方法時,我已經說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不能單靠教師的講授。因為個人所能掌握的知識,必須經由自己來建構。而將知識化為行動,經過思考印證結合互動,正是建構知識之道。所以河濱學校學生的應試成績比填鴨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生更出色,是最正常不過的事,而在個人品格和生活能力方面,更會教後者望塵莫及。
 
河濱小學的成功經驗可以證明,要使學生擁有出色的考試成績,完全不必像目前香港的學校教育這樣,以犧牲學生的品格才藝和生活技能作為代價。問題在於有沒有人願意去做,以及懂得怎樣去做。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夢校的教育模式,在香港也是同樣可行而且可以同樣成功的。

陳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