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政府不惜違反法治精神和破壞公務員政治中立形象,讓選舉主任取消他們判斷為「擘大眼講大話」的港獨分子的參選立法會資格。
矛頭直指校園
近日政府把打擊港獨的矛頭指向校園,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分別約見教育團體、家長會和校長,強調主張港獨違反《基本法》;他又證實特首梁振英曾與8家資助大學校長會面,談及港獨問題。中大校長沈祖堯承認有此事,但拒絕披露詳情;他表示個人雖然反對港獨,但強調大學有學術和言論自由。
從維護國家領土統一的立場看,政府反對港獨主張理所當然,把任何倡議分離國家的言行消滅於萌芽階段是中央堅定不移的政策。不過,內地與香港制度不同,不能照搬內地那套維穩工具來港,例如,香港法律保障表達政治不正確思想的言論自由。
因此,無論梁特首或吳局長,他們只能聲稱不容許在校園鼓吹或倡議港獨(如何處分未有定案),但他們不敢說這個議題不可以討論;至於如何確保「討論」不可超越「主張」,或「活動」不能變成「倡議」,政府惟有像之前把「篩選」交給選舉主任的做法,把問題交給教師作專業處理。
港獨這項議題是梁特首在去年初的《施政報告》中,首先像發掘冷門股票般把它炒熱;不是由他提點,誰會留意2014年2月港大刊物《學苑》曾發表過一篇《香港民族 獨立自主》的文章?今年年初一發生旺角騷亂後,梁特首立刻不問根由把它定性為「暴亂」,結果造就倡議港獨的「暴徒」梁天琦在2月的新界東補選上拿到6萬多票。
當權者粗暴打壓
雖然梁天琦在補選中落敗,但他的得票率令他有極大機會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上當選。為了阻止這名港獨分子躋身立法會,選管會先推出有法律依據但無法律效力的確認書;然後梁天琦雖然簽署擁護《基本法》聲明及確認書,還承諾不再推動港獨,但他依然逃不過遭取消參選資格的命運。梁天琦遭無理打壓的後果是,大幅提升一些成功或僥幸入閘的真假港獨參選人的當選機會。
選場以外,認為政府扼殺港人參選權的做法不公不義的年輕人,進一步認同港獨是抗衡中央及特區強權的唯一方法;在學生組織學生動源的推動下,10多家中學(包括不少名校)的學生成立本土關注組宣傳港獨理念。
有人把吳局長對付他形容為「港獨入侵校園」的做法比喻為「高射炮打蚊」;從政治正確角度看,任何分裂國家的意圖都是中央最敏感、最絕不手軟去消滅的罪行。
香港回歸、人心不歸已令中央不滿;有人想搞獨立,真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特區政府急中央所急,架起高射炮可以理解,但吳局長匆忙往北京一行,然後回來說國家教育部完全認同和支持教育局的反港獨立場,未免有點太着跡,甚至有違反《基本法》規定香港教育政策自主之嫌;看在學生眼裏,這是另一個政府放棄自治的例子。
港府施政助長思潮
就算梁特首有先見之明,20個月前已就年輕人的獨立歪念提出預警,但為什麼他不同時部署應對之道,反而讓這股思潮蔓延?另一個疑問是,近年中央對港政策和今屆政府的施政是否有意無意地助長年輕人渴望香港脫離中國之心?
毛澤東說︰「風物長宜放眼量。」政府成功瓦解持續79天的佔領運動(年輕人稱之為「雨傘革命」),把涉嫌違法者告上法庭(襲警案與警襲案的執法予人偏頗印象);8‧31政改框架絲毫無損,可說是大獲全勝;和理非非的泛民卻顯得動輒得咎,兩面不是人。
今天回望,沒有嘗過在佔領行動中受打壓的經歷,部分年輕人不會在旺角騷亂中拾起磚頭擲向警察;不是部分選民(不只是年輕人)不滿政府對旺角騷亂毫無反省之意,他們不會投票支持一名「暴徒」。看到有機會當選的梁天琦遭「篩走」而梁營成員張志剛筆下的港獨祖師爺卻被「放生」,港獨分子不會放棄抗爭,將來只會做得聰明一點。
事實上,自從梁特首挑起港獨議題後,政府沒有什麼實際行動跟「思想不正確」的年輕人溝通,或嘗試營造一個較和諧的政治環境,大學生看到的是政府依然敵我分明地處理矛盾(港大陳文敏事件和委任李國章為校委會主席是其中一個例子)。至於中學生,經歷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部分同學積極投身社運,例如2014年攻佔公民廣場,為佔領運動揭開序幕。
上文提到的學生動源是於今年4月成立,其定位是繼承反國教與雨傘運動的精神,守護香港核心價值,其目標是宣傳香港獨立理念,建構香港民族思想,為香港獨立做好準備,等待時機來臨。換句話說,這個組織及在各校成立的本土關注組只是「講獨」,而不是構成有實際行動的分離或獨立運動。其實,今天以宣揚港獨為號召的大多數政治組織也是「講獨」而已。
粗暴打壓年輕人,特別是學生的港獨思想,只會激起更大反彈。絕大多數家長不贊成港獨是一回事,但假如校園內外發生警民衝突,他們一定站在自己子女那邊。假如政府不滿校長教師不夠專業、縱容學生「講獨」而採取行動,例如懲處「失職」教師或發動愛國學生還擊,這會演變成另一場大型社會事件。
當愈來愈多港人(特別是年輕人)認為守護香港核心價值,例如法治、公義、人權、自由等不能依靠「一國兩制」和特區政府,而嚮往香港有朝一日可以獨立的願景時,當權者首要做的不是粗暴打壓(於是進一步踐踏香港的核心價值)或諉過於外國勢力,而是撫心自問,孰令致之?
打壓「講獨」只會令港獨思想在校園內外蔓延。以力服人,人心不服;以德服人,心悅誠服。孟子這個道理,中國人應該懂得,問題是能否做到而已。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