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 Pew Research Centre 於2014年10月曾進行一項民意調查,接受訪問的成年人被要求從10項技能中,選取一項令現時的年輕人較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跑出來。調查結果非常有趣,位列首位竟然是溝通技能,而第二及第三位分別是閱讀及數學。對傳統教育來說,Pew 的民調結果可以反映現時傳統的學習課程有明顯不足之處,因為軟技能(Soft Skills)是絕少出現在傳統的教科書本上,一旦學生畢業並開始進入社會工作時,缺乏良好溝通能力的學生肯定會蝕大底!
軟技能才是重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ames Heckman 和其學生 Tim Kautz 在2012年曾發表名為 Hard Evidence on Soft Skills 的學術文章。兩位學者從大量的教育數據得出重要的實證結論:學生將來的成就取決於許多軟技能,例如,性格特徵、目標、動力、毅力、勇氣等等,而不是智商、校內成績及標準國際學術考試。此外,Heckman 和 Kautz 的文章最大的訊息──軟技能可以預測學生的未來成就,從公共教育政策來看,將來的教育改革必須納入軟技能課程從而改善學生的質素。
美國於上年12月落實「每位學生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美國國會要求在衡量學校質素方面,除了要評審學生能否掌握閱讀和數學的基礎能力外,也要同時採用新方法量度學生在校內的參與程度,校內氣氛和學校的安全程度。以上法案其實是指出以學生成績(student achievement)不足夠反映學校質素,而有些教育專家更提議納入軟技能作為另一個角度來評估學校的表現,這股改善教育的改革浪潮相信會愈演愈烈。
裙腳仔女不忍睹
從來理論和實踐是兩回事,理論上,本地中小學校引入軟技能課程肯定為香港教育帶來中長遠的好處,但怎樣推行軟技能教育於香港也是頭痛問題。首先,軟技能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可以是 Heckman 和 Kautz 的文章中的性格特徵、目標和動力等指標,亦可以是心理學提出的五大性格特徵:開放性、責任心、外向性、親和性和情緒不穩定性。在缺乏統一定義時,筆者認為要推行軟技能教育是相當具挑戰性的工作。此外,本地老師也沒有經驗教授軟技能課程,因此,要教得正確無誤,老師在這方面再培訓是必須的。
最近筆者看見幾則關於「年輕人帶埋阿媽去面試」的新聞,不禁笑到碌地,因本地學生讀書叻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性格卻如未見過世面的裙腳仔女,如果這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即使香港學生在國際公開試能繼續成功爭取優秀成績,但沒有軟技能又如何在社會出人頭地呢?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