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統的上課時間表

我的夢想校園系列之二十二

未來的夢想校園,由於它的教師課擔和非教學工作少了,教學討論和備課的空間多了,加上重視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靈活多變的長短課堂組合值得考慮。

上課時間表落後

 
多年來香港中小學的上課時間表都是一天八九堂課,每堂課40分鐘左右。這種大同小異的上課時間表,在我當學生時如此,當老師時如此,當校長時如此,恐怕到現在還是如此。這種時間表的設計,在當年(60年代?)也許有其根據。但半個世紀過去,科目的增加,內容的改變和教學法的創新,已經有了極大的分別,為什麼時間表一直沒有與時並進?辦學者和教師是不為,是不能,還是根本不在乎?
 

長短課或有更多變化

 
十一年前我擔任一所直資中學的創校校長,曾短時間將這種上課時間表做了一個小剃的改變。就是將每堂課都是固定40分鐘的形式,改為有長堂(每堂55分鐘)和短堂(每堂35分鐘)的模式。我當初的構想是,這樣的改變每科的教學時間不變,但每堂課的上課時間可以有更多變化,讓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不同的上課時間去設計不用的教學活動。
 
以前每天每科目最多是一個連堂,課堂時間不是單堂的40分鐘,就是連堂的80分鐘。分了長短堂,如果以慣常的連堂方式來安排,各科上課的時間就有以下五種組合:一短(35分鐘),一長(55分鐘),兩短(70分鐘),一短一長(90分鐘),兩長(110分鐘)。這樣教師就可以有條件去設計更多的教學活動。比如單短堂主要用來作單一概念或主題的講解,宜單向的授課,雙連長堂就可以進行比較長時間的教學活動,甚至是到校外附近的地方觀察實驗等等。而中間就是幾個不同時間的長短課堂組合,讓教師有更多的彈性去安排不同的教學活動。
 

花費功夫 難以落實

 
當然,要編出這樣的時間表,需要費很多功夫。當年負責編時間表的同事在我的強迫下應該做得頭都大了,最後還是交到貨。但原來設計和編排這樣的時間表並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要大多數教師適應和配合。也許是從小到大習慣了每堂課都是一樣的時間吧,當時不少教師並不是太接受這種長短堂的安排。只是校長要做,也就勉強為之。但教師的抗拒聲音後來還是傳到了校董會那邊,結果這個長短堂時間表的壽命只有一個學期,下學期又改回傳統的固定每堂40分鐘了。
 
當時我之所以妥協走回舊路,並不只是因為校董會表示反對新時間表,而是因為我發現教師並沒能善用課堂的長短而教授不同的內容,也沒有設計配合長短課時的多元教學活動。教師有這樣的反應,一是沒有意識,更多是沒有時間。畢竟這樣的時間表,需要教師花更多的心思按每一堂的課時去設計切合的教學重點和活動,幾乎每一堂都要構思詳細的教案才行。這在當時(現在依然)教師課擔如此繁重的情況下,是很難落實的。
 

未來的夢想校園

 
未來的夢想校園,由於它的教師課擔和非教學工作少了,教學討論和備課的空間多了,加上重視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小組討論,分組研究,實地觀察和親身體驗等教學方式將更多採用,這種靈活多變的長短課堂組合就更值得考慮。
 
P.S. 系列二十的文章刊出後,收到好幾位讀者的電郵回覆,表示樂意幫忙,並留下了聯絡電話。在此我先言謝了,如果這個夢校真有起動的一天,必找各位幫忙。
 
(封面圖片:Pixabay)

陳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