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依賴藥物的鬼祟冠心病

一位牧師的痊癒見證(二)

他們都被誤導,以為長期服食上述幾種藥物,就可以預防粥樣斑塊在冠狀動脈裏形成,因而不用擔心冠狀動脈內腔收窄導致的心絞痛、心臟病發及猝死。但事實告訴我們:不可以!如果可行,冠心病便不會自20世紀以來,一直成為富有國家的頭號殺手了!
2012年9月17日,我在 JD 神學院的市區校園任主講嘉賓。JD 神學院同學會邀請我和他們分享《不吃藥的健康智慧》,是因為他們得悉 K 牧師的康復,所以希望透過講座,讓更多牧者有機會認識治本醫學的理論和療法。當然,由於 K 牧師願意為自己的痊癒做見證,因而大大地提升這個講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以下是 K 牧師提共的見證原文。

 

盼望在明天

 

「過去多年身體的毛病層出不窮,除了伴隨多年的尿酸(俗稱痛風症)被確診外,高血壓的纏繞總是揮之不去。最惱人的不是沒有好的醫療,卻是找不到真正的病因,結果藥物天天不離口。這也是一般人習以為常的事,有時控制得不錯,有時又不受約束,甚至出現危險的情況,多次被送往急症室,專科醫生都有把握地認為是冠心病,誰知兩次接受導管檢查都找不出任何血管堵塞的情況。
 
直至去年認識伍志堅醫生後,又學習另一個使身體健康的理論和觀點。在沒有太多選擇下,憑信心開始接受治療。從開始就停止接受用膽固醇藥和尿酸藥,至今經過25次的治療後,尿酸沒有發作過,驗血後發現膽固醇和尿酸指數在接受的範疇內,雖然偏高卻不需吃藥。然而血壓仍是偏高,現時已減少用藥量,希望有一天能完全可以停止以藥物控制血壓的情況。」
 

冠心病不是心臟病,而是動脈病

 
一般人以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種心臟病(Heart Disease)。其實,冠心病是動脈病(Artery Disease);是由於冠狀動脈(Coronary Artery)內腔收窄,導致心肌出現缺氧的病況,如心絞痛、心臟病發和猝死。
 
換句話說,只要冠狀動脈健康,心臟便不會出現問題。
 
可惜的是,現代醫學是沒有預防或治癒動脈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冠心病患者,只有無奈地接受治標不治本的療法,包括終身服食無效的藥物、通波仔及搭橋手術。
 

沒有粥樣斑塊的冠心病

 
我在醫務所見過不少冠心病患者。不管他們已接受通波仔或搭橋手術與否,都有兩個共同點。 一是:他們的冠狀動脈裏都有粥樣斑塊,導致冠狀動脈內腔收窄;另一是:他們必須長期服食以下三四種藥,包括降血壓藥、降膽固醇藥、薄血藥、阿司匹林、胃藥。
 
K 牧師是筆者第一個冠狀動脈沒有粥樣斑塊的冠心病患者,亦是直到目前,唯一一個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沒有粥樣斑塊、而患有冠心病的患者。
 
讀者或許會問,既然冠狀動脈沒有粥樣斑塊,為何他仍需長期服食那幾種藥?
 
事實上,世上長期服食那幾種藥的人可謂數以億計!他們都被誤導,以為長期服食上述幾種藥物,就可以預防粥樣斑塊在冠狀動脈裏形成,因而不用擔心冠狀動脈內腔收窄導致的心絞痛、心臟病發及猝死。但事實告訴我們:不可以!如果可行,冠心病便不會自20世紀以來,一直成為富有國家的頭號殺手了!
 
為了避免混淆,我在K牧師做見證之前,播放了兩輯「揭開真相」的短片。
 

心臟病發的真相

 
首先播放的短片內容,是 LDL 膽固醇進入動脈內皮「背後」,形成粥樣斑塊的過程。片中反映「膽固醇黏在動脈內皮表面形成粥樣斑塊」這種說法,有刻意誤導普羅大眾之嫌。
 
然後播放的是粥樣斑塊「破裂」導致冠狀動脈閉塞的過程,證明「膽固醇積聚導致閉塞」並非事實。
 
這兩輯短片足以證實,為何長期服食降血壓藥、降膽固醇藥、薄血藥和阿司匹林不能預防心絞痛、心臟病發和猝死;因為膽固醇並非元兇!
 
因此,要預防粥樣斑塊「破裂」,先要預防 LDL 膽固醇在動脈內皮「背後」形成粥樣斑塊;但要預防 LDL 膽固醇在動脈內皮背後形成粥樣斑塊,卻先要預防動脈內皮受損。因為唯有如此,才可防止 LDL 膽固醇進入動脈內皮的「背後」。
 
結論是,預防動脈內皮受損,才是預防冠心病的關鍵。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伍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