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談到夢校的教師薪酬,我想就這方面再補充一下。
香港學校的教師薪酬,是和職級和年資掛勾而不是和課節或工作的多寡掛勾,這就產生不少弊端。
教師的薪酬架構分層並不多,文憑教師學位教師高級教師三層,之上就是副校長和校長。雖然今天的教師都有學位,但由於政府給學校的津貼依然以一定比例的文憑教師名額計算,逼得官津學校只好硬生生地將某些教師歸為文憑教師,這種同工同學歷卻不同薪酬的不合理情況,至今仍然常見。
現今架構減低教學積極性
在官津學校中,這五層架構的教師數目比例是有規定的(直資學校大多數也參照了這個比例,因為政府也是以這個比例計算學生的平均成本,再按直資學校的收生人數給與資助的。所以一般直資學校的財政並不能完全自主。)。學位教師(GM)年資達到五年,就有資格申請高級教師(SGM)。一所三十班的中學,SGM的數目大概十數個左右吧,因此學位教師通常都要先擔任某些職位如主科的科主任,訓輔教務主任等等(所謂 FUCTION POST),才有資格申請。SGM 的起薪點不低,如果一個五年資歷的學位教師在第六年升為 SGM,其月薪可能增多五成以上。
官津學校(已佔去全港學校的八成多了)的高級教師基本上是有上無下(撤高級教師的職和解僱教師在官津體系都是難乎其難的事,校長基本上不會去找這種麻煩。),因此就出現兩個較嚴重的問題。一,SGM 名額一旦滿了,其他教師再有能力,也只能望門而興嘆,嚴重損害優秀老師的積極性(也留不住他們);二,已升為 SGM 的,由於大都不再向上望,一來上面的副校及校長只有三個名額,更且同樣有上無落。二來即使升任副校,薪酬和年資多的 SGM 相差無幾,但責任工作大得多。然沒有上望的動力,又沒有下沉的危機,不少SGM 就逐漸變得得過且過,尸位素餐了。
夢校導師應以幫助學生爲本
再看現今學校的管理架構,大多數將教師分為訓導,輔導,教務和課外活動等四大組別,十幾年前教育局提倡訓輔合一,有的學校便會將訓導輔導合併為一組(但大都只是跟風以表先進,內裏分工依然是訓的訓,輔的輔,有名無實。)。十年八年前開始要做宣傳搶生源,亦都會設有學校部,或校務部之類的組別。無論是四大組別還是五大六大組別,這樣的劃分雖然方便管理,但對教導培養學生卻無甚幫助。
教導和幫助學生成長,應該是一種全面的關顧,很難將訓輔教活分隔開來。難道 A 說我已訓了這學生,輔導就留給你了。B 老師說,我這個學生成績不行,你是教務組的,應該由你來跟進。而課外活動難道只是讓學生玩一下,不涉及輔導和學習嗎?
因此,如果夢校教師的薪酬架構不是什麼 AM,GM,SGM 這種工作職級掛勾,而是根據教師的課擔和工作量計算;如果夢校教師的科組架構不是以便利行政管理為出發點,而是以有助學生學習成長為目標來設計,那麼整個教師團隊的工作士氣和教育成效,都會比現在的學校好得多。這個意念執行也許不易,但正是建立夢校教師團隊必須思考的方向。
(封面圖片:亞新社)